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漫步清华园

    类别:散文 作者:金生有您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1/20 16:33:30 网友阅读:828次 网友推荐:4次  字号:   

    漫步清华园

    (云南省兰坪县教育局 张金生 白族 15008851949)

    一个云南边疆的山里人,当实现了到梦想中的清华园游览时,却只觉得自己在导游的带领下糊里糊涂地站

    在了清华园的门口。此时,我们又在导游的安排下,跟上了一位清华大学在校生进入校门,将由她负责为

    我们解说。

    怀着期待已久的激动心情,我下意识地拉整了身上的衣裤,用轻盈的步伐跟着解说员,生怕侵扰了梦中清

    华的尊贵。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草坪和一色四层红砖大楼,建筑设计带了些洋式风格,外观仍保留着一副

    古朴的容貌。其一楼的外墙上披了一层鲜绿的爬山虎,楼顶层的正门上方依次挂着“数学”、“物

    理”、“生命科学馆”……的标识,此时的内心只悔没机会在其间经历一段学习生活。

    “清华大学目前的面积达6700多亩。由于历史上有八国联军侵华的事实,而建校之前这里又作清华园,是

    清代咸丰登基后赐的名。由于‘侵’和‘清’相互谐音,故选址在此,为让中华儿女铭记历史,励志振兴

    中华,最终取校名为清华大学……”听着解说而自己又身临其境,一时感慨万千。

    走过教学区,在校园的西部有一个荷塘美景映入了眼帘。导游说“这是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所描述

    的荷塘”时,让我不禁感觉亲切了许多。于是我尝试着边回忆《荷塘月色》的佳句,边欣赏眼前的美景。

    哦!那就是曾经的“曲折的小煤屑路。”“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

    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不过在白天就缺那“淡淡的月光”了。路上也不再有“背着手踱着”的一个

    人,而是成群的观光者。而我也在灿烂的阳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

    人。”

    我不时被游者的欢笑声惊醒,又很快投入到荷塘美景的观赏中,荷塘中的叶子的确“像亭亭的舞女的

    裙。”形态各异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我在沉醉中被导游喊醒。“张哥,您在干嘛呀?嗨,不会想跳河吧?”

    “噢,不会不会,要走了吗?”

    “是的,我们边走边看吧!”

    于是我便跟着大伙继续前行。在不远处的塘边我又看见一间小阁楼,匾上从右向左横题着“水木清华”四

    个字,两旁还挂有一副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

    是仙居。”看了此景,我确有了一种居住此间的奢望,不过我很快就明白:这是“仙居”之地,绝非人之

    住所呀!

    来到荷塘的北侧,对面塑着一尊坐于石上、安祥地注视着荷塘的像。这没有解说也当清楚:定是朱老先生

    的雕像了。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小孩和三女一男四位成人正轮流着拍照呢,而我只是用亲敬的目光注视了

    许久便离去。

    在园中,我不仅看到朱老先生的雕像,还看到了闻一多先生手持烟卷,侧脸沉思的坐姿雕像。我很清晰地

    看出,他们都是在为实现今日强盛的祖国沉思呢!

    即将走出清华园,我们不舍地坐在了离出口不远处的路沿带上。这也让我们有了一点时间与那位负责解说

    的大学生聊了起来。当得知她也是一位山里的孩子,且父亲已离逝,母亲曾为她考上清华大学而犯过愁,

    当解说员只是利用假日在学校做勤工俭学,以便能在门票中分一点红时,大家纷纷拿出10元、20元钱劝说

    着赠给了这位学生。这仅仅是一点心意,不过双方都为此而感动着。

    于是大家在浓浓的真情与美景中缓缓走出了清华园……

    2012年8月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