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作文 >> 文章正文
  • 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年后的沉思

    类别:作文 作者:wangyang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4/8/11 8:54:30 网友阅读:754次 网友推荐:4次  字号:   

    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年后的沉思

    一八九四年清政府与日本发生了甲午海战,最终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后果是割地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先生说:唤醒吾国之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虽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年年,但是,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却是永远的沉痛反思,那么清政府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历史的责任到底是光绪帝还是慈禧?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段惨痛的历史。

    一、历史的背景及其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第一、甲午战争是发生在清末时期,朝廷内部腐朽,一些新兴人才想通过变法运动来救国,但是却遭到了满清贵族内部的打压,这些爱国之士,想用“洋务运动”改变中国现状使得大清帝国实现图强。而他们的变法却触动了朝廷内部顽固派的利益,这些顽固派为了维护天黄贵胄的身份,导致变法的失败。这是清政府内部改革派与顽固派的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第二、清朝国内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以洪秀全领导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的战争也刚刚结束,冰困马乏,内乱不断,官民冲突日益严峻,已经到了干逼民反的程度,所以这是清政府内部官民矛盾与起义军和政府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第三、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在不断的蔓延,先是中英鸦片战争,再是中法战争,而清政府是一败再败,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可以说军民都无心再战。这是清政府外部政治矛盾与西方列强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二、甲午战争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

    第一、国力,大清帝国以前多万平方公里,其版图之大是中国在封建社会以来最大的版图,其地域之广,物产之稠,都胜于历朝历代。而日本远在东海之滨,弹丸之地,无产资源远远不及大清帝国,而且劳师远征,犯兵家大忌。

    第二、 军力,清政府新组建的北洋水师,而且其战斗力亚洲第一,不亚于西方国家,人才方面,有丁汝昌,邓世昌,林增泰等一批外国留学的海军军事人才,兵力北洋水师六万日军不到三万,装备技术差距也没有到后来那么大,可以说,在军力上,又失了一招。

    第三、 人心,日军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清朝是本土自卫战争,而且有四万万民众,日本以一域击一国,在人心向背上又输一招。

    三、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第一、各方面的矛盾激化,使得清朝不得不败,官民矛盾、朝廷内部改革派与顽固派的矛盾、起义军与清军的矛盾、满汉蒙民族矛盾,西方列强的欺压与政府体制腐败的矛盾、一系列的矛盾把清王朝推向了亡国的深渊,彻底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各种政策变革的失败,日本刚刚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内日新月异,但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失败,“鸦片战争” 的失败,“中法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再加上朝廷政策势力,人民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失败是必然。

    第三、帝国的春秋大梦,当西方列强的大炮击碎中华国门时,慈禧在做什么呢?慈禧和他的满清贵胄们还在过着帝国之梦,在她垂帘听政之后,先后立了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三岁的宣统,加起来不到十五岁,而这些儿皇帝要面对的对手是谁呢?日本“维新变法”的伊藤博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路易十四,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的“工业革命”,德国皮斯麦的“德意志统一”,沙皇俄国的“土地革命”和美国林肯结束的“南北战争”,试问光靠慈禧和几个儿皇帝能挽回大清帝国的命运吗?历史告诉我们:不能!

    我们担忧历史重演所以才要回顾历史,更要勇敢面对历史,现在年轻人看电影都看《那些年曾追过的女孩》听《时间都去哪了》,可是谁又记得那些年我们国家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百般凌辱,世间回到那个年代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能担当起救国大任吗?毛主席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否把希望这样一代一代的继承传承下去?今日之中华虽无昨日鸦片,甲午之害,但亦有危国之患,古人有云: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望泱泱大国之众人勿忘昨日之耻,重书强国之篇章,自强不息,壮我中华!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