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怀念金庸老师

    类别:随笔 作者:月光花园8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10/31 16:33:15 网友阅读:8166次 网友推荐:15次  字号:   

    怀念金庸老师

    刘宏民

    多年之前,看过一档叫作“华山论剑”的电视节目,有幸面聆金庸先生的謦欬。节目中,金庸先生既认真又谦虚,诚恳地答复问题后,对于别人出于本心的称赞总是反复推辞,每每说“不敢当”之类的话。而当两位年轻人提出要行拜师礼时,金庸先生应对得洒脱:“我是浙大的教授,你们是浙大的学生,这个可以拜。”并且坦然地接受了年轻人的扣手、鞠躬之礼。那时候就赞叹先生果然不愧是大家,既有原则,又有灵活,不拘于一格而且率真亲切,有趣味,是对中国文化的富有智慧的应用者。多年过去了,对先生的景仰之情持之以恒。后来,看到金庸先生于耄耋之年赴英读博,不图学位,只为学习,感慨、感动、敬佩,无以复加。今晚,忽然看到了先生驾鹤西游的讯息,很有些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觉。作为由头,就把以前的想法写出来,作为纪念。

    很多人把金庸先生称为“金大侠”,我一直不太认同。前贤及金庸先生,都道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许是对“大侠”一词外延的准确界定,但于金庸不相宜。我觉得“侠”是一个比较单薄的概念。《史记·游侠列传》中的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比起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英雄气概要小得多;把金庸先生列于其间显然不公平也不恭敬。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也没有哪一位跟先生的气质和作风相似;用任何一位“大侠”来比况或者借代金庸,都有些牵强。“为国为民”,应该是民族英雄或者国家英雄的作为,大体是要创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伟业;把金庸先生归于其中,好像也不妥当。

    总以为金庸先生更像是一位博学、洒脱、智慧、通达的教育工作者,如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或者真挚诚恳的教授之属,是温文尔雅的学人。他胸中有山岳丘壑,有悲天悯人,而且齿高德劭,世事练达,还善于讲故事,这才是金庸。他通过人物和事件,寓教于乐也好,引人入胜也好,用这些手法传递世间的至真至善与至美,引导读者――这都是他的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基于这样的印象,在内心深处,对金庸先生的身份认同更趋向于“老师”的概念。

    “老师”是一个干净、客观、尊敬的称谓。叫“金老师”或者“查老师”,都是最真切最朴素的情感表达。黉门一入深似海,老师都是引路人。小学、中学、大学的诸多老师,从方向到风格,深远地影响学生、弟子们一生,值得尊敬。金庸先生亦如此。

    金老师把人物上薄云天的义气贯穿到他妙手得来的作品的始终,不仅展示北方草原的铁马奔驰、江南水乡的画舫清歌,还借助南北东西的民族团结,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怀。既有“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的旷达,又有“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的遗憾,还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气魄,爱国、爱家、爱人、爱物,都有多维度的体现。他通过纵横开阖措置裕如的情节设计,融合了儒释道诸家思想的精髓,用独特引人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法,在情节脱离现实而思想扎根实现的武侠世界里,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微观地、潜移默化地指引着一代一代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庸先生之于亿万读者,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名分,却有指导人生的意义,发扬了道统,启迪了写作,解决人生的许多疑问。从他的作品中受益者不可数计。他可以称得上是亿万中国人社会学、文学、哲学等诸多方面的老师。

    金庸先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