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朵朵兰花绽放心中——读《空谷幽兰》

    类别:随笔 作者:邦邦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6/11 21:29:27 网友阅读:767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近段日子以来,我怀着虔诚的心逐字逐句阅读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跟随一个外国人的脚步寻找中国的隐士。神游于中国最早的部落文明的中心地带——终南山一带,让思想驰骋于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发祥地。从老子到尹喜,从玄奘到北大毕业的佛徒,从张良到诸葛亮再到陶渊明,我看到中国隐士的精神光芒从炎黄时期穿透时光的隧道,一直照耀到今天。

    且读且惭愧,亦读亦深受思想的洗礼、灵魂的震撼。

    八十八岁的比丘尼圆照担任草堂寺的方丈,为了避免游人的打扰,它搬到了华山深处的观音山前面修行,后又觉得还不够清静,于是搬到观音山的后面修行。为了避免世俗纷扰,苏道长带着他的弟子搬到了华山大上方顶峰的一个山洞里修行。薛道长在华山西峰修道一修45年,他缺衣少食,靠华山顶峰上的松仁为食。他吃松针,饮泉水,不改其志。西安闹市中的卧龙寺里,五十多位隐士谢绝了政府给他们的重修建筑的钱物,甘受贫穷,安享修禅之乐。

    或远离尘嚣,或隐居闹市,这些中国现代隐士,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他们的修行之术。他们心中有修行,再苦再穷,脸上也有笑容。

    老子八十八岁的时候,年轻的孔子为了增长古代礼仪方面的学识,特地从鲁国赶到洛阳来拜访老子,老子对来访者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隐士老子的意思是人要去欲望、去骄气、去淫志而修德、修行、修身。他在去楼观台的路上,看到周朝的两个都城丰都和镐都的遗址时,曾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过分的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分的聚敛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老子就不必多言了,1939年进太姥山上五十年的老隐士,秦始皇许之荣华富贵引诱和刘邦百般请求辅佐也不愿意出山的商山四皓,当然了,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以及现代中国的隐士们,他们要的不多,除了山以外,不过就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心中除了思想灵魂所要达到的至高境界,其余的身外物都是累赘的,他们“无欲则刚”。

    不管是隐居南阳的卧龙先生,还是运筹帷幄做军师、治理朝政做丞相的诸葛亮;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大放异彩,他始终奉行“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信条。还有帮助刘邦推翻秦暴政的张良,他隐居山林,“静己以镇其躁”,潜心研究吕尚兵法;也有追求安静的爱情,像公元1世纪的梁鸿,带着妻子隐居霸陵的山里,弹琴作诗自娱,他们走过销魂桥,经过北邙,安静地守护着他们的爱情;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他的丈夫萧史,在华山中峰玉女峰静静地守护彼此,夫君吹箫,妻子吹笛,风把他们的音乐一直吹到平原上弄玉父王的宫中。

    他们在寻找更多的孤独,然后或修禅,或读书,或守候彼此,让自己安静,安静,再安静!在安静中,在“独处”中变得更有智慧,变得更为仁慈,最终成为最幸福、最和善的人。这些中国隐士,他们静如止水,他们的心清澈得像久雨后的天空。

    求志、去欲、修静,我想这是《空谷幽兰》这朵纯洁的兰花给我的最沁入肺腑的芳香。

    当我在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机械重复的教学工作中迷失方向的时候,当我用身体的疲惫为借口埋葬梦想时,这朵思想之花如醍醐灌顶,又如一块思想巨石,敲醒我沉睡的梦;当我深陷物欲横流的世俗漩涡,迷失在比老公孩子,比有钱,比房子,比车子,比谁的爸爸当的官儿大,有什么就比什么的交际怪圈,这时,我的心里有个清脆的声音:

    让我们安静下来,摒弃世俗的杂念,不忘初衷,本真前行吧!

    我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本书。

    老子说:“要修静和不偏不倚,要自然,自然的意思是不强求;当你自然地行事的时候,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我想,我们应该用老子的这种化机巧为无心的返璞归真的智慧去工作学习生活。且读且努力践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