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教育,让我们逐渐接近美好

    类别:随笔 作者:静水流深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4/7 17:20:25 网友阅读:828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说实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并不长,刚刚毕业的2017届是我完整带出的第一届学生。我对班主任工作比较深入的关注与思考才开始。三年中,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成长的酸甜苦辣。每天,伴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开始,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谈话、迎接考试、组织活动、接待家长……时间,转瞬即逝!接手初一新生,同样的生活又开始了。可是,仔细审视,我发现自己变了:能平和地面对学生的错误了,懂得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艰难了。虽然,有些孩子的处境,即使我尽力帮助,也改变不大,但是我不再觉得他(她)是我的累赘。看着他或她或小心翼翼,或躲躲闪闪的目光,我的心更疼。是他们,让我更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质。

    就让我来说一说和他们的故事。

    王晶晶是一个外表秀气,性格活泼的女孩。初一入校,她是班里最惹眼的女生:装束特别时尚。当发现她屡次在课堂上偷看介绍韩国明星的杂志时,我不禁勃然大怒。收了杂志,我毫不犹豫地打电话请来了家长。我向她妈妈痛陈追星的种种利害,她一直低着头掉眼泪。我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不长时间,她又带来了几本彩页的韩星杂志,不但自己看,班里还有几个追随者。难道再请家长吗?再给她讲危害吗?想了想,我觉得那样处理表面看雷厉风行,实则收效甚微,更不利于构建长期和谐的师生关系。趁着午读,我悄悄地带她来到办公室。站在我面前,她还是低着头。我故作轻松地说:“听说你最近有不少新潮的杂志?让我也看看,行吗?”她犹豫了一下,低声说:“行吧。”她从教室里拿来了几本杂志,我接在手里,认真翻看每一页,迅速调动我对于韩国明星的了解和她做一些交流。显然,她对这些了然于心,每一个名字都清晰无误,还能说出他们的爱好、风格。“既然这么喜欢他们,你知道他们舞台背后的事吗?”她摇了摇头,“那好,你去搜集一下他们舞台背后的故事,下周班会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她睁圆了眼睛,我笑了笑说:“好好准备,可不要是伪粉丝啊!”第二周的班会上,她果然侃侃而谈,讲述了韩国艺人们艰辛的训练过程。我顺势引导他们如何正确面对明星的光彩夺目,尤其鼓励她向喜欢的明星那样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经过这一次,她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学习劲头十足,在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她的数学考了满分。本来基础比较薄弱,随着课程难度加大,尤其是升入初二,她的成绩一度滑到年级四百名以后。那时,正值学校田径队挑选队员,她的四百米成绩相当不错,我建议她准备体育特长生。不料,她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高老师,你不是告诉我要为目标而努力吗?我的目标就是考进示范性高中,我一定要做到。”此后,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与她一起分析进退的得失,帮助她调整学习策略,鼓励她坚守目标。中考成绩揭晓,王晶晶以502分被张中录取。是啊!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肩并肩”,而不是“面对面”。作为老师,我确实帮助她找到了更好的自己。可是回想起来,是她让我收起了怒火,冷静面对问题。最难忘的是备战体育会考最艰难的时刻,她每天组织女生训练,毫不马虎,那脆生生的声音似乎还响在我的耳边。我从她那里得到的一点也不少。

    后来,读到了肖川教授的一段话:“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我恍然大悟。

    那是初二的春学期。一天中午,我正在午休。迷糊间听到了电话铃响,下意识拿起电话,“高老师,蕊蕊不见了!我可咋交待啊!”我赶忙安慰她:“你慢慢说,别着急。”打电话的是赵蕊的姥姥。她告诉我赵蕊中午没有回家。现在,她和赵蕊的姥爷守在校门口等着孩子呢!一看表,一点四十五。我一路疾行到学校,门口两位老人正四处张望。我迎上去,老奶奶拉住我的手。老爷爷在旁边提醒着:“你慢慢说,出门吃了两颗救心丸,才走到这儿。”从老奶奶的哭诉中,我听明白了:赵蕊中午没到姥姥家吃饭,他们以为孩子到自己家里去了。打电话没人接听,赶过去发现没有人。又到他们家另一处房子里,也没有人。赵蕊的爸爸在矿山救助大队工作,常年不在家。妈妈在农商银行,今天正是中班。两位老人着了慌,给我打了电话,又来到学校守候。我和他们站在校门口,眼看着学生越来越少,直到校门关上了,也没见赵蕊的影子。老奶奶已经泪流满面:“她可是我的心头肉啊!她不见了,我可咋活?”我赶忙安慰她,又打电话给赵蕊妈妈,让她到学校来一起处理。赵蕊妈妈很快来了。因为之前我们的沟通一直比较愉快,所以她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让她先劝老人回去,然后在家附近找一找。我到班里向学生了解情况。随时保持联系。她扶着老人回去了。

    来到教室,我找到和赵蕊关系较好的女同学,询问了相关情况。她说,放学时,赵蕊哭着说不想回家,想去公园转一转。至于赵蕊为什么不想回家,她也不知道。我一听,就和她一起来到甘泉公园,转了一圈,没有见到赵蕊。一边在寻找,一边竭力回忆早半天自己的言行,我觉得并没有过分的举动。她怎么就不见了?大概三点多,赵蕊妈妈的电话来了,告诉我,赵蕊在家里。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说是高老师干涉了她的交往自由。我听了一头雾水。我告诉赵蕊妈妈先平静她的情绪,然后带她到学校来,我和她当面交流。四点多的时候,她和妈妈一起来到学校,见了我,她仍然哭着说是我干涉了她的交往自由。经过艰难的沟通,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那一周是我们班承担文明监督岗,她和另外一位男生的岗位在车棚门口。他们站在那里没有监督不文明行为,反而聊得热火朝天。好几个老师都跟我说,你班里的那两个有点扎眼。正好那天早晨,那个男生来跟我请假参加足球比赛。当时生地老师上早读,我正在跑道上走步呢!我准了假,突然想起老师们的话,就顺势叮嘱他:中午站岗的时候,注意形象。可是,他向赵蕊转述的时候变成了:高老师不让我和你交往,要收拾你。她听了以后,又气又怕,就坐在公交车上反反复复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家。听着她断断续续的诉说,我的心里实在不好受:我还没有对她的行为没有做任何评说,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今后,怎么管理她,教育她?难道能由她任性吗?必须管,但是得恰当地管。我先夸赞了她的优点,表明我很喜欢她,所以不希望她出现不合适的行为,明确指出她站岗时的错误。听到这里,她止住了眼泪,疑惑地问我:“高老师,你真的不是反对我和他交往?”我笑了笑说:“只要是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大力支持。”她这才回到教室。

    事后,我想了想:对老师来说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内心风暴。我们怎能不慎之又慎?

    是的,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接近更美好的自己;教育也促使我们审视自我,改善自我,让我们逐渐接近美好。不知不觉间,我们抛弃了浮躁,选择了平实;抛弃了武断,选择了审慎;抛弃了苛刻,选择了包容。

    今天,资讯发达,关于教育的不良事件不时出现。作为教育者,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异口同声的抱怨,也不是义愤填膺的声讨,需要的是一份理智的思考与勇敢的担当。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只要踏进教室,走向讲台,让我们就会不断引领学生走向美好,最终走向美好的就是我们自己!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