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曙光变迁

    类别:随笔 作者:天地之间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2/25 11:05:31 网友阅读:939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曙光变迁

    杨旻

    1980年,我小学毕业,考入了曙光中学。没想到,从此我的人生就与曙光的发展变化有了紧密的联系。

    暑假我一般都在外婆家过,何况小学毕业了,没有作业,更加像悟空摆脱了紧箍咒。外婆家前面有条大河叫闸港,而且那个村子很大,有很多小伙伴,于是每天都在河里游泳玩耍。那真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突然有一天,母亲来到外婆家,说我被曙光中学录取了,要带我去报到,而且立马得走。我极不情愿,因为这样的快乐日子我还没玩够。我对曙光中学没什么概念,也不明白考入曙光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毕竟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一个只知道疯玩的乡下孩子。后来才知道我们一个班几十位同学中,只有我一个考上了曙光中学,也算是乡村学校飞出的一只小喜鹊。母亲是很为她的喜鹊骄傲的。

    外婆家在鲁汇,我跟着母亲走路到航头。这条路基本就是沿着闸港向东,一路看着宽宽的河面,偶尔河面会驶来一艘轮船,想到先前常常游到船边,拉住船尾的舷或是揪住一段缆绳,跟着船漂游很远才放手往回游的情景,尽管七月骄阳如火,也不觉得路远了。到航头乘沪南线到新场下车,就没有公交了。母亲依然领着我走,走到头桥,大约有10公里,我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

    从头桥到奉城还有5公里的样子,同样没有公交车。这就滋生了一种职业,就是骑自行车送人。母亲叫了两辆自行车。头桥往奉城的路像是要修的样子,路基已经垒好,高低不平的大小石头让路更加颠簸,坐在自行车硬硬的后座很不舒服。沿路有几座陡桥,看骑车人再怎么拼命蹬也上不去的样子,只好跳下车帮着推一把。这样的不知多久,总算到了奉城。

    沿高高的南奉公路往南有一条石子路,两边是农田,往前50米左右看到两扇大铁门,铁门旁竖着块木牌,上书“曙光中学”几个黑色大字,这就是曙光给我的第一印象。午后的时光,周围十分安静,可以听到知了的叫声。进门右边是一排楼房,红瓦白墙,显得比较新,后来上学时的教室就在这楼里。往前有一个穿廊,两边是几间平房,黑瓦灰墙,显出年代久远的样子。从穿廊往南是一个天井,有几棵高大的树,两边对称的几排平房。母亲不知从哪里问到了报名的地点,走进了左边的一个房间,不久就帮我办好了报到手续。这样看来,其实我根本用不着来,我心里暗自责怪母亲。

    正式开始上学了,曙光的生活可以说是艰苦的。可以想象一个13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家开始过独立的寄宿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从什么都不懂到慢慢学会独立,这就是曙光给我最大也是最好的教育。那时每周上课六天,周六放学回家,住一个晚上,周日傍晚就要回学校上晚自习。上学除了书包,还要提一个小布袋,袋子里装着米。到了学校一日三餐都要自己淘米蒸饭。一个铝制的饭盒,放几把米,到食堂前一排水龙头边,放点水,盖上盖子,使劲摇晃,几十人同时摇动,嘁嚓嘁嚓的声音,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最难的是冬天,手冻得像红萝卜,但还得自己淘米,有的同学干脆将淘米的工序省了,放点水就罢,还说营养更好。

    那时我每周的生活费是2元钱,包括来回车费。其时已经有了一条奉新线,每小时一班,在新场和奉城间来回开。我上学的单程车票是2毛,这样算来我每周的菜金才1.6元。食堂每周供应一次大排,能够吃上一块大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时候排队到窗口了却被告知“大排卖完了”,心里懊恼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只能祈祷下周好运气了。

    那时的宿舍就在食堂旁边的平房,偌大的一间教室放着几十张上下铺的铁床,好处是一个班的男生都在一起,晚自修结束后热闹非凡,坐在床沿洗脚的,在床上跳来跳去打闹的,直到熄了灯还停不下来。另一个好处是每晚可以伴着呼噜和呓语入眠,睡不着只能怪自己。

    在曙光求学的六年,印象中没啥变化。广玉兰年年开放,紫藤架更加茂盛,清明年年给李主一烈士扫墓。1990年我大学毕业,回到曙光任教,原先的两排平房拆除了,新建了两排四层的教学楼,并且由长廊连接,使教学和办公楼构成了一个“彐”字。

    工作之前,不关心柴米油盐;工作之后,开始关心生活。记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多元,吃饭是够了,但是要买辆自行车还要省吃俭用攒几个月才行。1978年我们国家开始改革开放,那时我还是个11岁的孩子,有什么概念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大家开始讨论改革开放,那时我开始了解,开始思考。十几年的时间,生活还是有了较大的变化,食堂供应的菜比以前丰富了,每周吃到大排已经不再是奢望了,家里有了电视机,尽管还是黑白的,但在从前想都不敢想的。1993年我结婚成家,用所有积蓄六千块钱买了一辆摩托,当时叫“幸福大炮”,我开上“大炮”上下班,感觉幸福而满足。1995年我考出了驾驶执照,学车的时候的确是头脑发热,家里又没车,学了有什么用。但是第二年我就开上了自己的车,一辆二手的轿货两用车。当我把车开进曙光校园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毕竟那时四个轮子的私家车还比较稀罕,不像今天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有人说,人生要敢于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我大概就是属于敢梦想、爱折腾的一类吧,但如果不是这个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吧。

    上世纪末,曙光中学的校舍变得陈旧,难以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这时候新建曙光的呼声开始响起。经过反复论证,政府多方协调,终于曙光中学新校建设破土动工,2011年8月,占地150亩,耗资2.7亿的新曙光拔地而起,曙光这棵历经风雨的老树焕发了新的生机。如果不是国家富强了,曙光的搬迁很难成为现实;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国家的富强也许只是梦想。

    如今,每当新生报到日,再没有学生步行几公里的了吧?看校门外马路上一溜几百米整齐停放的各类车辆,十几个保安忙于指挥车辆停放,就可以知道人们的生活早已达到了小康。学生不用自己淘米了,手指不会冻成红萝卜了,只要刷卡就可以买到各自中意的可口饭菜。宿舍的条件更是今非昔比,有空调,每天可以洗热水澡,跟在家里生活也没多少差别。这一切的发生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年中,我读书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过学校有一天会成为这个样子!

    从考入曙光到回曙光工作,我的大半生都在曙光度过,见证了曙光的变化和发展,我由衷感受到曙光强了,曙光美了,而在这背后折射的正是祖国的繁荣强大。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