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又 是 一 个 夏 天

    类别:散文 作者:年月日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7/7/10 9:09:25 网友阅读:1087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又 是 一 个 夏 天

    ——为高中班主任夏钧安老先生回忆录《在路上》作序

    吴朝晖

    窗外,将军山上,接连好多天的大雨把满山的苍松翠柏清洗得郁郁葱葱,娇气十足而又骄气逼人。仍然云雾缭绕,这些浅白的云雾从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中走出来,似乎刚睡醒的样子,懒洋洋的游荡在山间,漂浮在树梢,与遥远的太阳在玩捉迷藏。但薄薄的雾气终究遮不住八九点钟的太阳,千丝万缕的温暖和炽热从云缝里倾泻在一颗又一颗千年古树上,这些古树闪动着灵性和睿智,折射着欢乐和希冀,把温暖和炽热不断地投射到我的瞳仁和心房。

    啊!又一个夏天到了。

    早在去年夏天,我就拿到了《在路上》的原稿。夏老师委托我给他写序,我诚惶诚恐推辞之中,班长说,你责无旁贷;夏荷说,你义不容辞。认真拜读之后如醍醐灌顶,先生的苦难多舛,丰富跌宕,桃李天下,铮铮铁骨,远见卓识,博大精深……已让我深深领略到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为充分尊重先生的名望和学识,我恭敬就不能从命的坚决推辞了:应该找一个先生的更有出息和才华的大师级别的学生来做这件事。

    已过去一年,大师也许确实很忙难以分身不能完稿,也许同样被先生才华所折服不敢动笔,被文中故事击中不得动弹。想到鲁迅《一件小事》中一段话: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也是老师,我曾经是先生重点栽培的学生,现在依然是,将来永远是。这样模仿毛泽东尊重先生不是秀我自己,反而是折煞先生——辜负先生,因为时至今日,我真的永远只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但伟人这句话太精辟,我只有用这句话来真切表达我对先生的崇敬之情。作序这一件事我再也不能辜负先生了!班长和夏荷都说得对。

    于是便有今天早饭后静下心来,擦干书桌上的灰尘,捡起久违的笔,激活僵滞的手指;又打开窗户,望着将军山,让千年古树的翠绿和万年红日的和煦,搅动尘封的心灵。

    感谢先生还记得我在1987年夏天高三毕业时为班级所作的那副对联:“烽火山下执牛耳,听今夏阵阵松涛;凉亭河边诵圣书,看明朝滚滚浪潮”。彼时那些年,烽火山下,有多少美好的回忆被松涛收藏录制;凉亭河边,又有多少深深的遗憾随河水东流远逝。青春易逝,但先生不老!

    高中三年,记得关于先生的很多特殊的细节。开学三天他就能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而从这本书来看,先生确实记忆力惊人。开学当天傍晚,我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人来人往,先生准确的喊出我的名字:你是光荣初中中考第三名,多一分就可以上程集。这就是先生的记忆法吧。永远记得政治沈明开老师讲马克思的生日: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的哭。一个老师为他的学生付出了精力感情,投入了才华智慧,在这样的老师的眼中和心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先生就如同父母一样,有太多的方法和手段去记住和关爱自己的孩子们!我深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如同孩子回忆自己的父亲一样,为自己和先生之间的故事写一本书。

    最重大的事件是高三时学校篮球比赛事件。事后讲台上,先生怒发冲冠,掷地有声,那形象气势,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也不过如此吧。我只记得当时全班同学俨然就是在暴风雨来临时老母鸡羽翼下的小鸡,抑或一群小狮子在狮王的带领下悄无声息的去奔赴猎场。随后有一次全校演讲比赛,高三最后一学期无人愿意报名参加,老好人我顶上去,模仿先生的气势,策划了我平生第一次演讲《珍惜每一分钟》,竟赢得了时任团委书记贺彩龙老师的大力称赞。魏巍小时候急于模仿老师握笔的姿势,先生的精气神试问谁又能真的学得到呢?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学会阅读真是一件困难的事。好多文化快餐目不暇接,手机阅读图文并茂,微信交流声色摇曳。能安静的把先生的这部凝聚其毕生智慧和多年心血的巨著读完,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我之所以用巨著这个词,一方面是针对文化快餐,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部有关老一辈真正知识分子的力作。高尔基有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如果你读过了,我建议你再读读先生的《在路上》;如果你没有读过,我强烈建议你读完先生的这本书,也算你读过一回巨著。何况,这本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丰富和指导我们的生活。读这本书,就是读先生,读历史,读人生。我读了,先生的形象,历史的厚重,人生的丰富,让我仿佛回到了真正的学生时代,对很多东西有了更多的领悟,受到更多的启迪。

    大概是2004年,正月初四中午,正在河塌乡桥头村石屋岳母家喝拜年酒。接到老同学在饭桌上临时打来的电话,要我立即赶赴县城饭店,他们有两三桌人,主要是从外面回来过年的同学和家在县城的,都已经在饭桌上了。“下雨了,我要搭车,要走整八里去毛岭才有车,赶不上,算了,我不去了。”“不行!夏老师在这里!!点名要你来!!!”啊啊!我立即多方联系包了一辆面的,带着既想拜访一下声名赫赫的夏老师、开开眼界看看我的有出息的高中同学,又要监督我这个老好人不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小妻赶赴那个酒场。散场后,那年代就在北京开了公司的一位同学开着奥迪送夏老师回家,我和妻子正好顺车一起去给先生拜个年。妻子当时是小学教师,岳父是先生到凉中教书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妻子从小就听着夏老师的故事长大吧!这次拜访先生的经历对习惯于平凡的我而言当时只觉得是一种礼节,但积极上进的妻子竟真的大开眼界,回来后不久就决定要考研究生!真的是近朱者赤了。后来的故事就是从妻子的考研决定和经历开始,改变了我这个小家庭的生活轨迹。

    从去年暑假看到先生的作品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回忆收集整理自己多年来自娱自乐的涂鸦之作,诗词散文随笔下水作文之类有四十余篇首,这届学生毕业前夕选择了三十余篇首发到家长群供学生写作参考,又打印成册,题名为《今天有诗歌,明天有远方》,发给急需而不能打印的学生。我想,这也算是我“近朱者赤”的一点行动吧。哦!对了,去年暑假我到先生家去拿书稿时,还专门把放假在家的读大学的儿子一起带去了,我希望,先生的精神和希冀能不断传承下去。只是,我那新时代的儿子,和那更多新时代的弄潮儿,对先生这种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追求,到底有多少理解和推崇,我不得而知。

    先生真正是桃李满天下。凉亭高中那二三十年是仅次于程集高中的,而先生作为母校的台柱子,有多少栋梁之才出自门下,亦又有多少行业精英受其熏陶。看到先生在书中如数家珍,一个个闪亮显赫的姓名,一段段精彩厚重的故事,一句句平凡深刻的哲理,我身为教师,如坐针毡又备受鼓舞,汗流浃背又摩拳擦掌。先生第一次退休之后竟又上班十几年,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路上》这部书名就是先生的最好写照。

    其实先生在这部书中最让人感喟的是他晚年的生活。“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我的第一反应,接着想到“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最后则有“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同感。待到我辈到了先生的年龄或境遇,会有怎样的表现,又该有怎样的表现?想到石同学,饱经波折,历经苦痛,仍然执著坚定,岂不正是先生风骨的传承和光扬!

    去年有一届我的学生有个聚会,我在酒桌上即兴口占:“好酒一杯复一杯,豪情释怀再释怀。半百且学陶翁远,笑看桃李春常来。”对不起八十多岁的先生,学生不到半百怎能去学陶翁!对不起同样好酒的先生,学生好久没有和先生“二人对酌山花开”了!明年春天,在那桃李盛开的季节,让我们踏着李白在宿松的足迹,“一杯一杯复一杯”!

    窗外万里晴空,阳光如炽。将军山上已一片清朗,苍松翠柏挺立着争高直上,仿佛一个春天的生长远远不够。趁着这夏日大好阳光,他们手挽手,根连根,吸天地日月之精华,纳春夏秋冬之神韵,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傲然站立成宿松的北长城。我依稀望见了更在北方的烽火山,我仿佛又听到了凉亭河水的潺潺流声;我更清晰的望见了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我耳边分明演奏着松涛与海浪混合而成的交响乐!

    夏天来了!是的,这又是一个夏天!

    2017.7.5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