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题记
每当我以学生的身份纵观中国的教育时,她已不再是以学生的学以致用为主,因材施教,而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时,便可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可以得到老师的批评和学生们的一致疏远。这足以凸现出中国在分数下的教育悲哀。
分数下的教育悲哀,源自于家长们的不关心。
自从“文革”开始,中国就建立了教育体系,大部分家长把子女送进学校,就把责任推给学校的老师,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当考完试后,有些家长借助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分数。当孩子成绩符合自己的心理时,便把孩子拉过来扇了一把掌,说着:“为什么不考满分?”当时孩子傻眼了,明明我很努力了,只差2分而已,为什么还要挨打?孩子很憋屈,便产生厌学心理。在下回考试时,这位孩子却考了六十分,家长很生气地把孩子领到学校,当着老师和学生的面大喊:“考成这样了,还上哩?”
我想告诉家长们,孩子考的优秀与不优秀时,您是否真正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其实,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完善孩子的人格。
分数下教育的悲哀,源自于老师们的不理解。
每当教育在神州大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时,有多少老师是否真正认识到,孩子所产生的厌学心理多多少少源自于部分老师的不理解。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中,我敢肯定的是,大部分老师为了学校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给学生深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与健康的身心发展背道而驰,严重扭曲以学为主的价值观念。
我在这里恳请老师们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舒适的氛围中汲取营养。要求不同,差别对待,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孩子,促使孩子增强学习信心。
分数下的教育悲哀,源自于学生们的不上进。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拉图曾说:“人之所以烦恼,并不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我们要拥有良好的阳光心态,远离雾霾般阴暗的负面心理。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这样认为,他们选择了不相信良好的心态会带来成功,反而热衷于网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从碌碌无为中度过大好的青春年华。我不鼓励以“分数”为主的思想观念,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为主的教育观念,并渗透到个人的成长中。
我们要想解决分数下的教育悲哀,并完善教育机制,必须从家长、老师和学生进行三管齐下,认真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哪些问题,三者协调起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会有所转变,发挥着最大的教育功能,让每个人都为教育感到骄傲。全民素质教育将会健康发展,稳中求进,稳健有范,社会更加繁荣,国家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