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人间有味是清欢

    类别:随笔 作者:陈晓婉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4/9/6 10:05:08 网友阅读:865次 网友推荐:3次  字号:   

    人间有味是清欢

    偷得浮生半日闲,落花风静品清茶。正是落花时节,偶尔在家,我喜欢在午后的慵懒时刻,在斑驳的院墙、飘着残香的玉兰树下,摆一张桌子,放一盏清茶,捧着好书消磨时光。茶味提神更宁神。年少浮躁的心,往往需要这茶香来安抚,在宁静的氛围中获得身心的荡涤和一抹难得的舒愉。

    茶并非名茶,只是本地产的单枞。广东人爱喝茶,尤其在我的家乡。那里有独具特色的功夫茶。家家户户都备着茶叶茶具,闲暇时必泡上一泡,消遣时光,享受清闲的茶境。老一辈招待客人的口头禅便是“有闲来吃茶。”一位本地散文家说他路过民居,总在一连串的“请”、“请”的请茶声中停下脚步,忘了正事。在茶桌,人们从来都是言笑晏晏,他们可以家长里短,也可以天南地北。有什么烦恼,不能被这热情的人群,这沁人心脾的茶香开解?清闲的时光有茶相伴,倍感惬意;有茶相伴的时光,即使忙碌也会不知不觉放慢步调到茶里偷闲,寻找身心的欢愉。这便是清欢,是清闲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淡淡的欢畅。

    在儿时模糊的记忆中,爷爷总是茶不离口。一盏清茗酬知音,一套简陋的茶具,一个沐变幻莫测的棋局,月光之下,吃茶,落棋,其乐也融融。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雅士的七件宝,爷爷他们就占了两样,如何能不清雅?犹记得他们沉迷于茶香棋局中,月上中天还不肯休。当时懵懂,如今方知:茶杯虽小,而天地更宽。棋盘见方,却包罗万象。他们大概已经从茶与棋中养成了高雅的胸襟,只余平静清淡的简朴生活的追求了吧?犹记得茶仙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这便是沉迷茶事,抵达茶境,忘却名利的清雅情致吧?

    闲饮清茶三两瓯,人间万事细如毛。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尘嚣俗世,纷纷扰扰,羁羁绊绊,都尽销心底,只余看淡世事、堪破人生之道后的淡然自乐。高僧皎然,乃我国茶道之始祖,有言:“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成道,何需苦心破烦恼。”向来茶与禅本就密不可分,古来有“茶助禅功”一说,喝茶悟道,茶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悟至人生之道了。

    北宋苏轼便是一个爱茶之人,不止烹茶、品茶,还栽茶。“从来佳茗似佳人”,在漫长的沉苦的贬谪生活中始终保持着淡然旷达的心态,这也许跟他与茶结缘有一定关系。当我们吟着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时,是否将那个淡然临风迎雨的老人同那个于凄苦环境中以平静的心态烹茶品茶,满身茶香,会然一笑的东坡联系起来呢?一盏清茶,便忘却万千尘俗烦忧。

    广东作家廖琪的一本小说《茶道无道》,诠释了茶事和茶境。现代的“茶仙”丁世昌——茶道精神的坚守者,从茶水中泡大,精湛的功夫茶艺,古道热肠,看淡世事的泰然。茶之于他,在于“和、敬、清、寂”,在于使人生远离世俗利益的纠缠,于自得自足之中,同世界达成天然的谐和状态。每每想起丁世昌怡然地养茶壶,品茶叶,诵茶书的画面,总是慨然。这便是于茶中窥透世事,细品人间的清欢之味吧?清欢,不是孟郊般鲜衣怒马,一朝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是杜甫 “白日放歌许纵酒”那般纵恣,而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人生之味!

    翠影悠悠,汤水澄澄,芳香汩汩,茶情绵绵。一盏清茶,轻啜慢咽,细细地咀嚼这人间的清欢之味。在雨雨霏霏的茶香中,让我们尽享茶境之清闲,茶境之清雅,茶境之清淡。须知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