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其它 >> 文章正文
  •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艺术

    类别:其他 作者:断剑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5/11/3 16:48:49 网友阅读:4次 网友推荐:0次  字号: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艺术

    礼泉县西张堡镇张什学校·李国良

    在时光长河的浸润中,中华国学宛如不熄的明灯,照亮了民族精神的内核。礼泉县西张堡镇张什学校的李国良老师深谙此道,他的研究揭示了一条重要路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妙渗透国学教育,不仅滋养学生心灵,更能升华教学价值。这种浸润艺术,恰如春雨无声,却能在稚嫩心田培育参天之树的根基。

    一、滋养与启迪:国学教育的课堂意义

    小学语文课本中承载着诸多国学经典,诗词歌赋如星河璀璨,成语典故似珠玉落盘。它们远不止是文字符号,更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传递着“拾金不昧”的诚信、“舍己救人”的仁爱、“精忠报国”的赤诚。在语文课堂中唤醒这些精神基因,意义深远:

    塑造健全人格的沃土: 当教师引导学生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烈日下农人的艰辛透过文字扑面而来,对劳作的敬畏、对一粥一饭的珍惜便悄然扎根。解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时,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便自然流淌心间,为孩子们奠定健康人格的基石。

    提升文化素养的清泉: 国学之海深邃广博,从《论语》的处世箴言到唐诗的盛世气象,皆为文化瑰宝。孩子们在课堂接触《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等故事,触摸的是民族勤学精神的温度;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经典,笔墨便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文采的光华。

    升华教学品质的阶梯: 超越传统填鸭式的枯燥讲解,国学教育的渗透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学生更深切地领悟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明礼知义的传统美德。教学目标由此升华为全面的立德树人,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二、策略与方法:国学教育的浸润之道

    如何将博大精深的国学融入日常教学,使其如盐入水般自然?以下策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巧用技术,唤醒视听直觉:

    构建情境课堂: 以《悯农》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搜集古代农耕影像、艰辛劳作图画,制成图文并茂的短片。当屏幕上农夫汗滴禾下土的画面与“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同步呈现,学生的视觉与心灵被瞬间击中。此情此景中追问“我们是否需要珍惜粮食?”答案自然铭刻于心,勤俭节约的美德便在无声中养成。

    反思关键: 技术是桥梁而非终点。教师需深挖教材中的国学精髓,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以技术为“助燃剂”,引导学生透过画面直达精神内核,最终指向品格的塑造。

    2、深度解读,点燃兴趣之火:

    角色活化经典: 教授《狐假虎威》这类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时,角色扮演远胜枯燥讲解。学生分组演绎狡猾狐狸、威风老虎、机敏松鼠、天真小鸟——当孩子化身故事中生灵,在模仿与台词间穿梭,寓言的深意“不可恃势凌人、需凭真才实学”便不言自明。

    智慧点拨升华: 扮演落幕后的讨论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可顺势引导:“狐狸的聪明用在何处才值得钦佩?”、“真正的力量源于哪里?”在思辨中,学生自然领悟到诚信立身、智慧为善的道理,中华处世哲学悄然入心。

    3、自主探索,培育学习根系:

    笔墨间的文化寻根: 引导学生追溯汉字演变之旅:从甲骨的神秘刻痕到小篆的典雅匀称,再到楷书的方正风骨。当孩子们临摹不同字体的“仁”、“信”、“勤”,每一笔都在与历史对话。这不仅习得书法技艺,更体悟了汉字承载的厚重文化。

    故事中的精神传承: 推荐《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作为课后读本,并设置启发性任务:“匡衡为何要‘偷’一缕灯光?祖逖的剑在黎明时分为何挥动?”学生在自主阅读与思考中,感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将勤学种子深埋心田。

    一位老师通过书法课组织学生临摹小篆“和”字,随后展开讨论:“古人为何造出禾苗与口舌相合的字形?”学生纷纷猜测:“种粮食让大家吃饱,就不吵架了?”“庄稼丰收,百姓才和乐?”当老师揭晓“和”字蕴含的“五谷丰登,民心安定”的哲学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顿悟的光芒——原来汉字本身就是一部深邃的国学典籍。

    结语

    五千年文脉浩浩汤汤,国学精华如沧海明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亟待我们去撷取、去点亮。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活化、深度解读的点化、自主探究的内化,我们能将“珍惜”、“勤学”、“诚信”、“仁爱”的种子无声播撒。当语文教学超越语言工具层面,成为一棵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生命之树,孩子们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是受益终身的智慧明灯与文化底气。这正是国学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最深沉的使命——以文化人,润心启智。

    核心知识点:

    国学精粹: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体系,涵括思想典籍、历史智慧、文学艺术(经、史、子、集)。

    多媒体融合: 以计算机整合图文声像,构建多维学习场景的技术手段。

    成语故事: 凝练语言承载智慧与史实,展现特定含义的精炼叙事。

    情境演绎法: 通过角色代入与情境模拟深化认知体验的教学策略。

    《狐假虎威》: 出自《战国策》的经典寓言,警示世人不可倚仗外力虚张声势。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