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代琴师,你更是一个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你就是那个对牛弹琴的公明仪。
你演奏的琴曲高雅而动听,得到世人的崇拜。特别是你演奏的“清角”古琴曲,更是入神如画。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人们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
但你用这首曲子弹给牛听,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你反复思索着这个问这么题,优美动听的曲子为什么它就无动于衷呢?你终于得到了顿悟,对牛弹琴牛不懂,不是牛的问题,而是自己弹奏方式的问题。于是,你又用古琴模仿蚊虻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牛终于听懂了你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你通过对牛弹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看清对象,找准时机做到有放有矢,这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说话、做事一定要看对象,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决不能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是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对牛弹琴的故事”,和他们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道我们说几句“和你沟通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真是无可救药了”就完事了吗?难道就不需要沟通了吗?
是的,他们不懂音律、知识贫泛,的确很难沟通。但我们不能把错误都推到了他们的身上,我们要像公明仪那样去去善于寻找与牛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与牛的共鸣。
如果你不能与牛沟通,你不仅称不上一个音乐家,更称不上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充其量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无能之辈。要想和农民沟通,必须懂农民的方言;要想和外国人沟通,必须懂外语;要想与牛沟通,必须熟悉牛的生活习性。
请问那些所谓的“音乐家”,你们具备那些对牛弹琴的音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