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3期):
http://www.mkxyjs.com自动跳转至:
https://mkxyjs.boyuanxc.cn/
3、刊内电话:010-64426130;64433465
4、刊内邮箱:mkxyjs@163.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
6、官网微信公众号:膜科学与技术
2025年8月12日星期二
欢迎投稿丨《膜科学与技术》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膜科学与技术2025年02月26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行业同仁:
《膜科学与技术》作为国内膜技术领域权威的专业性科技期刊,始终致力于推动膜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及时报道并传播国内外该领域内的最新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研究进展。我们秉承“促进学术交流,引领技术创新”的宗旨,为膜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高端平台。
为了进一步激发膜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挖掘并推广更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广大膜领域研究者提供新思路,现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膜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稿件。我们诚挚邀请您共享学术智慧,共谋科技未来。
01期刊简介
《膜科学与技术》1981年创刊,刊号CN10-1905/TB,ISSN 1007-8924,邮发代号:54-40,是膜技术领域专业性科技期刊。期刊设有研究报告、应用研究、专家论坛、专题综述、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并不定期设膜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刊。
本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首版《化工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 报告》及美国化学文摘社(CAS)、JSTChina、EBSCO等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02征稿范围
基础研究
涵盖膜制备及表征、膜结构调控、膜内传递现象、膜分离机理、膜组件制造等。
应用研究
膜与膜过程在水质安全、水资源保护、气体分离、新能源开发、医疗与健康过程、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膜技术应用研究。
技术创新
新型膜制备技术、膜组件设计与优化、膜过程强化与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综述与评论
膜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分析、关键技术挑战及未来展望。
03投稿要求
1.稿件应为未在国内外正式发表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或综述文章。
2.内容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数据准确可靠,论述清晰严谨。
3.遵循学术诚信原则,避免抄袭、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4.投稿前请阅读《膜科学与技术》投稿声明(附件1)。
5.关于稿件撰写请参考《膜科学与技术》投稿导则(附件2)及模板(附件3)。包括但不限于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6.投稿时请登录我刊官网(https://mkxyjs.boyuanxc.cn/)进行注册,注册后按照页面给出的提示信息投稿即可。后续稿件相关进程请登录投稿网站进行查询。
如果您在注册、投稿及后续稿件处理流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与《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
网站:https://mkxyjs.boyuanxc.cn/
邮箱:mkxyjs@163.com
电话:010-64426130、644334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欢迎从事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稿,共同为我国乃至全球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2025年2月
温馨提示
近期有不法网站冒充《膜科学与技术》进行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和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在文章正式发表之前,我刊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对《膜科学与技术》的支持与厚爱!
附件:《膜科学与技术》投稿导则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表作者投寄的论文,使投寄的论文更加规范化,本导则详细地论述了有关撰写论文的要求,供投稿者参考。
1报道内容
国内外膜科学领域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膜制备、表征、膜结构调控、膜内传递现象、膜组件制造与膜工程应用,尤其注重膜材料在水质安全、水资源保护、新能源开发、医疗与健康过程的应用。文章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性,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主题突出、论点明确、数据真实可靠,文字精炼、层次分明,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论文的撰写
(1)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精炼的词语恰如其分地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求直接、简明、醒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署名作者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署名表示作者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也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和作者有同读者联系的意向。
作者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及邮编。在篇首页的脚注要求有第一作者简介,写明姓名、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项目级别。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创性,即不阅读论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所以应直截了当地阐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和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以200~300字为宜。摘要要用第三人称写,不能罗列段落标题来替代摘要。
英文摘要是对外交流和引起外国读者注意的窗口,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对应,需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要求明确具体、简短精炼。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注意满足以下要求:
英文题目不超过100个字符,除第一个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外,一律小写,第一个词不用冠词。拼音写法的作者姓名:顺序排列与中文相同;姓名之间以“,”分隔。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分姓、名两部分;姓在前,名在后,均不缩写;两者之间,以空格分开;姓的全部字母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作者单位的英文名称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英文文摘字数为200~250字符。其内容应与中文文摘的内容相应;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使用主动语态;尽量使用简单句;尽量使用动词靠近主语;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符号与缩略语加以说明。英文摘要不分段。
(4)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可从题名、层次标题及正文中选取能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词与词之间用“;”隔开。
(5)中图分类号为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凡在《膜科学与技术》发表的论文都应有中图分类号。作者可以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将查到的分类号写在论文中。膜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多种学科,可以给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编在第一位。
(6)引言引言是很重要的部分,从中读者可了解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所处的地位。它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他人在该研究中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工作;3本论文之创新特点是什么。
在写引言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开门见山,一提笔就切题,不能铺垫太远。表述作者研究成果的意义和评述他人已有成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用语要恰当其分。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无绝对把握,不要使用“首次提出”、“首次发展”、“填补国内外空白”等词,并注意引言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引言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简短的引言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3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全文的主要篇幅。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研究报告和实验研究应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和讨论,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叙述要条理清楚,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凡是能用简洁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应尽量用文字表述,用文字不易说清楚的,或者说明比较烦琐的,可用图或者表来表示。
文中的图和表要求中英文对照。
图要求: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廓线和曲线用粗线,尺寸线和坐标轴用细线,坐标刻度朝向图内。细线宽度为0.18mm,粗线宽度为0.35mm。
照片要求: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整、注明方向,放大或者缩小比例应以标尺表示。
表要求:三线表。
单位要求:单位要求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综述类文章应包括评述和进展。主要对膜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的热门课题,对本领域发展有促进作用和有潜在应用背景的课题及其他读者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评价,要“评”、“述”结合。要尽量公正客观、结合实际、有深度、全面又突出侧重,既有一般叙述,又有典型实例和数据,一般应控制在7000字左右。
4结论
应该准确、完整地概括论文创新的内容、主要成果及理论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措词要严谨,不能使用“大概”、“也许”、“可能”等含糊其词,也不能自我评价。
致谢要求单独成段,放在结论之后,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致谢是向曾经给予本研究在选题、技术、资料、信息、经费等方面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
5参考文献
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并且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切勿引用未公开发表和待发表及无题文献,尽量多引用本刊发表的论文作文献。文献著录格式按国家标准,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对参考文献引用的先后顺序对其编码)。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要列出前3位,后面加“,等”或“,etal”。姓名之间用“,”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中国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书写。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举例如下:
1)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J].刊名(可缩写,不用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终止页。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终止页。
3)论文集: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或会议地点):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终止页。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或申请)年月日.
6)技术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8)在线文献(电子公告):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9)光盘文献(数据库):作者.文题[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