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书籍推荐】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2022/11/30 15:36:43  阅读:203 发布者:

著者

张岱年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34070

版次

1

包装

精装

丛书名

张岱年全集

开本

32

出版时间

2018-09-01

 

【编辑推荐】

1、本书由张岱年先生1978年秋至1979年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课程讲义整理而成。

2、本书列举了从先秦到近代的重要的中国哲学史料,简要地介绍了每一种史料的重要观点和学术价值,清晰地考证了其成书年代,并引用史学家的观点,吸纳了出土简帛文献及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料内容,十分具有引导性。

3、本书考证有理有据,语言简洁干练,引文准确精审,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必备的经典入门书。

4、书后附七篇重要文献目录,是中国哲学史料的浓缩版。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的著作。张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也曾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开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课程,本书是他整理课程讲义的成果。

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是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信实的材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前提。张先生说,本书的任务,就是对中国哲学史的材料进行考订、鉴别,确定其历史年代与史料价值。

本书列举了从先秦到近代的重要的中国哲学史料,简要地介绍了每一种史料的重要观点和学术价值,清晰地考证了其成书年代,并引用史学家的观点,吸纳了出土简帛文献及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料内容,十分具有引导性。本书考证有理有据,语言简洁干练,引文准确精审,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必备的经典入门书。

此次出版,是以河北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的《张岱年全集》(第四卷)页269-445为底本,以三联书店1982年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为校本进行修订的。《附录》所列若干重要文献目录,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因底本无而校本有,便附于此版正文之后。

【作者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今属沧州市)。当代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务。有《中国哲学大纲》、《天人五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重要著作。

张先生曾将自己平生学术研究总结为三方面:一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文化问题的探讨。其《中国哲学大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书写的“问题解析体”新模式,阐述中国哲学基本问题之源流演变,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固有的理论体系。在哲学问题探索上,张先生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为一,将现代唯物论及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粹结合,建立起自己“综合创新”的独特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天人五论》为其独创哲学思想的集中展现。在文化问题上则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见解,既反对全盘西化,亦不赞同国粹主义,所谓“综合”,既包括中西文化之综合,亦包括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其著述宏富,行文平实而说理渊深,为研思了解中国哲学、文化者所必读。

【目录】

前记

引言

一、哲学史的范围

二、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

三、史料学的任务

第一章 先秦哲学史料(上)

一、有关殷周思想的历史文献

二、《周易》

三、《论语》和早期儒家的史料

四、《老子》

五、《管子》

六、《孙子》

第二章 先秦哲学史料(下)

七、《墨子》

八、《孟子》

九、《申子》、《慎子》、《商君书》

十、《庄子》和关于惠施、庄周的史料

十一、《公孙龙子》

十二、《荀子》

十四、《吕氏春秋》

十五、战国时期的几部儒家经传

十六、先秦时代百家之学的史料

第三章 两汉哲学史料

一、陆贾《新语》和贾谊《新书》

二、《淮南子》

三、董仲舒著作

四、前汉中期几种与哲学有关的著作

五、扬雄、桓谭的著作

六、《纬书》和《白虎通义》

七、王充《论衡》

八、后汉中期至末期有关哲学的著作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哲学史料

一、魏晋南北朝思想言论的汇编

二、刘劭、傅嘏、鲁胜的著作

三、何晏、王弼的著作

四、阮籍、嵇康的著作

五、向秀、郭象的《庄子注》

六、反玄学思想家的著作

七、《列子》书、鲍敬言、鲁褒、陶潜的言论

八、葛洪《抱朴子》

九、魏晋南北朝佛学论著

十、孙盛、戴逵等的言论和著作

十一、何承天、范缜的著作

十二、南北朝中后期反对宗教迷信的言论和著作

第五 章隋唐哲学史料

一、王通《中说》

二、唐初的无神论著作

三、孔颖达、崔憬的易学

四、刘知几《史通》中有关哲学的评论

五、隋唐佛教史料

六、唐代道教的一些学术著作

七、元结、赵蕤的著作

八、韩愈、李翱的著作

九、柳宗元、刘禹锡的著作

十、唐末五代有关哲学的著作

......

第八章 近代哲学史料

一、龚自珍、魏源的著作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文献

三、陈澧、沈善登的著作

四、早期改良派论著

五、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的著作

六、严复的著作

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

八、孙中山哲学著作

附录

一、《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三、《宋元学案·序录》

四、有关中国佛教的思想文献简明目录

五、历代书目举要

六、有关哲学史的丛书举要

七、历代思想家传记资料要目

【精彩书摘】

一、哲学史的范围

中国哲学史的科学研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从中找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根本规律,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哲学是一个翻译名词,中国古代无哲学之名,而有哲人之称。(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临卒之年,曾自叹“哲人其萎乎!”)在古代,中国有所谓“道术”或“义理之学”,相当于西方所谓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生以及人类认识的根本原理的学问。哲学,一般说来,包括四个方面:一、宇宙论或自然观,二、认识论,三、伦理学说,四、历史观。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就是关于“天道”或“道体”的学说;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就是关于“致知”方法的学说;伦理学说即是关于道德的理论;历史观即是关于“古今之变”的思想。凡是关于宇宙论、认识论、伦理学说、历史观的思想学说,都属于哲学的范围。此外还有政治思想,虽然不属于哲学本身,但与哲学有密切关系。研究哲学史,必须同时研究政治思想的发展。

二、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

哲学史是一门科学,这一门科学的研究,首先要求我们尽力把科学性与革命性结合起来。科学性与革命性结合的思想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列宁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革命性就是批判精神。科学的内容是对于客观真理的认识。无产阶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理论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完全统一的。资产阶级曾经片面强调“客观主义”。我们要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但是,我们并不反对“客观”,而且要强调“客观”。我们要反对主观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理论战线的一个方面。研究中国哲学史,也就是参加理论战线上的斗争。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敢于寻找真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我们必须努力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研究中国哲学史必须要有正确的观点,这就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同时,又必须要掌握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历史材料中,总结出规律性来。

唐朝历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历史学家必须有史才、史识和史学。清朝的章学诚发挥了刘知几的主张,又在史才、史学、史识之外,加上史德。所谓史才,就是历史学家的写作才能;所谓史识,就是要有一定的观点;所谓史学,就是要掌握充分、大量的史料;所谓史德,就是历史学家的道德品质。兼重这几方面,也就是兼重观点和材料。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从来都十分强调掌握要研究的问题的所有材料。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1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这段话,是一切研究工作的指南。研究哲学史,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必须充分地考察一切有关的史料。

三、史料学的任务

“史料学”是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部门,是专门研究史料的一门科学。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任务,就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史料作全面的调查,考察各种史料的来历,确定其作为真实史料的价值。

史料学的任务之一是对于有关史料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探索。

一般地说,史料分为两种:(一)是实物史料;(二)是文字史料。例如甲骨、钟鼎就是实物史料;历史记载就是文字史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史料十分丰富。与哲学史有关的,主要是文字史料,但甲骨金文对于研究上古时代思想的起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哲学史的史料,又可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哲学家的著作是他的直接史料。别人对于他的叙述是间接史料。历史上的哲学著作,从古至今,每一部书有许多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比较好?古代书籍,特别是先秦的书籍,比较难读,必须要看注解,一部书有哪些注解?这些注解哪些比较好?这些,都是史料学所要解答的问题。

史料学的任务之二是对于史料的考订与鉴别。这就要考察史料的确实年代,鉴别真伪。古书中有许多是伪书,题名为某人所著,其实是后人伪作的。

例如《邓析子》,署名是邓析所作,事实是六朝以后的人的著作,托名于邓析。因此,这部书就不能作为研究邓析思想的史料。古代人在编前人的著作时,无意之中也会把后人或者其他人的著作编进去。这都要加以考证、鉴别。不鉴别书的真伪,就不能正确地研究和评定某一哲学家的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评定某一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水平。鉴别史料的真伪,是史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我们鉴定一部书是“伪书”,主要是从其作者和年代来说,并不能否认这部书也是一本著作。例如:今本《列子》这部书,它并不是列御寇的著作,而是魏晋时期人所编著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说《列子》是伪书;但就《列子》其书的内容说,它反映了魏晋时期一些人的思想,我们可以把这部书作为魏晋时代的史料。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就是把有关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史料都列举出来,分别加以考订,确定其历史年代与史料价值。

【前言/序言】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出版说明和本卷编校说明

(一)《张岱年全集》(增订版)出版说明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今属沧州市),生于北京。父张濂,为光绪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兄张崧年(张申府),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30年代中期,撰写完成重要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大纲》。抗战期间滞留北平,1943年秋起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1946年重返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担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等职务。

张岱年先生曾对自己的哲学研究做过概括总结:“我的学术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文化问题的探讨。”(《平生学术宗旨》)张先生注重阐释中国哲学史传统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及人本精神,并首倡关于中国哲学范畴与价值观的考察,其《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审其基本倾向,析其辞命意谓,察其条理系统,辨其发展源流”,力图展示中国传统哲学之理论体系;在哲学问题的探索上,张先生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将现代唯物论及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粹结合,建立起自己“综合创新”的独特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撰写于19421948年间的《天人五论》标志着这一体系的基本形成,并在日后不断深化发展;在文化问题上,张先生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见解,既反对全盘西化,亦不赞同国粹主义,其所谓“综合”,既包括中西文化之综合,也包括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并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张先生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卓越的典范性、奠基性、开创性贡献为学界所公认,为后人留下众多宝贵的思想资源。


张岱年先生著述宏富,出版的专著及论文集主要有《中国哲学大纲》、《天人五论》(收于《真与善的探索》)、《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宋元明清哲学史提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求真集》、《中国哲学发微》、《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思想·文化·道德》、《文化论》、《晚思集》等。清华大学出版社曾于19891995年陆续出版《张岱年文集》六卷本,而后河北人民出版社又于1996年出版《张岱年全集》八卷本,惜因当时种种条件所限,《文集》、《全集》对张先生作品收录未周,尚有遗珠之憾。2014年,经张先生家属的授权与协助,我们开始对张岱年先生著作重新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计划用几年时间分批出版《张岱年全集》(增订版),以冀形成张先生全部著作的一个完整版本。

现将增订版《全集》编辑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1.增补。

增订版《全集》在《文集》、《全集》的基础上,通过家属提供和社会征集,将整理收录张先生大量未曾面世的手稿,包括学术论文(以1949年以前及晚年为主)、随笔札记、授课讲义、书信、日记、译著等,以及若干已发表而原版《全集》未收的作品。

2.新编。

增订版《全集》大体上分为专著、论文、杂著三大类。其中,论文部分以张先生自编之诸选集为纲,而将相应年代的零篇文章附于其中,如张先生有《求真集》,专收早年论著,则将1949年之前学术论文均附入此集中,而以“求真集新编”为书名。各类杂著亦依内容及体裁重新分类编排,其中札记手稿数量尤夥,且多以零篇残句形式保存,我们在家属协助下加以编选,与原《研思札记》等合并成集。

3.校勘。

增订版《全集》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为工作本,搜集众本详加比勘,并充分利用现存手稿及誊清稿对校,复核引文,斟酌审定,必要之处出校记说明。以呈现张先生著作原貌为基本原则,尊重作者用语习惯,除明显的排印错误及引文问题外,不妄加改动。引文出处标注格式亦在各书内部予以统一。

4.编制索引。

《全集》除个别卷(如《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外,一般会编制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全集》中各著作版本情况及内容体例不一,整理时根据各书具体情况酌情处理,敬请参阅各卷前《编校说明》。

在增订版《全集》编辑过程中,张尊超、刘黄二位先生亲力亲为,整理张先生未刊遗稿,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信任及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有幸得到了陈来、杜运辉、李存山、刘笑敢、衷尔钜等诸位先生的中肯建议,以及学术界、出版界众多朋友的支持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书中或有疏漏失考及编排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88

——————

【出处说明】

以上文字转自:中华书局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链接: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454851.html?gx=RnFklWUMOWDaytTDFyKi4nJfMP1q3s0&ad_od=share&utm_source=android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

转自:“学术痴”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