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于实证论文来说,摘要中的“研究发现”能够呈现比较重要的信息。当然,扎根理论论文摘要的“研究发现”也不例外。但是,大部分作者在写扎根理论摘要中的“研究发现”时,容易出现简单罗列各个范畴的问题,进而导致论文的核心信息呈现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总结了五种扎根理论论文摘要中“研究发现”的写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主题+各个主范畴与副范畴之间的关系
这一写法非常简单,主要适用于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概念类”问题,比如“何为XX”等。具体来讲,作者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之后将研究主题与各个主范畴、副范畴串联起来,整合成一句话表述出来即可。
范文《何为引领青年?—基于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论分析》运用了这一写法。从题目可知,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引领青年”,研究问题是“何为引领青年”。作者首先叙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也即第三句中的“引领青年”。之后通过论述各个主范畴与副范畴之间的关系,回答了本文的研究问题。
具体来讲,作者在第三句中提到了“引领青年意味着在引领青年的思想与组织渊源指引下,由共青团等主体组成的引领青年的体系,通过运用工具、方式方法等发挥引领青年的能力,面对与破解引领青年的竞争与挑战,作用到各类青年对象上,对其思想政治、价值观与时代意识等客体因素产生影响,让青年具备与社会、时代和体制相容的特质,以实现引领青年的目标”。其中,“引领青年的思想与组织渊源”是主范畴,“思想与组织渊源”是对应的副范畴;“引领青年的体系”是主范畴,“引领的主体”是对应的副范畴;“引领青年的能力”是主范畴,对应的副范畴是“工具、方式方法”;“引领青年的竞争与挑战”是主范畴,对应的副范畴是“竞争与挑战”;“引领青年的对象与客体”是主范畴,对应的副范畴是“各类青年对象”“思想政治、价值观与时代意识等客体因素”;“引领青年的目标”是主范畴,对应的副范畴是“社会、时代和体制相容的特质”。综上,摘要中的第三句话很好地回应了题目中的“何为引领青年”这一问题。
二、主范畴和副范畴+各个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部分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动态关系
这一写法与第一种写法存在相似之处,也即作者需要根据原始语句,提炼出合适的主范畴和副范畴来,之后再对其进行论述。但是,相比第一种写法,这一写法可能会更复杂一些。具体来说,作者需要首先将各个主范畴和对应的副范畴一一列举出来,之后论述各个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最后再选取几个主范畴,说明其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动态关系。
范文《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符合这一写法。从题目可知,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民宿创业成功”。作者首先总结了一下本文的主范畴和副范畴,也即第四句提到了,“外部要素‘创业环境’(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产业背景、制度环境、社会状况)、内部要素‘创业者特征’(先前经历与经验、创业能力、情怀动机、创业精神)和‘创业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过程要素‘创业战略’(产品与服务导向、品牌战略、民宿活动)和‘创业学习’(获得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是影响民宿创业成功的五个关键要素”。其中,“创业环境”“创业者特征”“船业资源”“创业战略”“创业学习”是五个主范畴,各个主范畴后面小括号里的内容便是各自对应的副范畴。
第五句,作者又说明了各个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也即“五要素内部各维度相互独立,既能单独影响民宿创业成功,又能部分叠加对其产生共同影响”。第六句,作者还说明了部分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即“创业战略、创业学习与民宿创业成功可能构成阶段上的动态循环关系”。
三、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研究客体的优化路径
这一写法主要适用于运用扎根理论这一方法研究“XX对XX的影响”这类问题,比如“XX对XX的影响机制”“XX对XX的影响路径”等等。要想运用这一方法,作者需要首先论述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作用机制,之后阐释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最后还需要说明研究客体的优化路径。
范文《角色认同与创业机会开发:以技术创业为例》符合这一写法。从摘要可知,本文的研究主体是“角色认同”,研究客体是“创业机会开发”。作者首先叙述了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作用机制,也即第四句作者提到了,“角色认同是影响创业者开发不同创业机会的微观解释机制,角色认同影响了创业者的动机、创新承诺和注意力分配,进而影响了其对外界环境中新颖信息的捕捉与吸收”。第五句,作者又叙述了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即“场域层面的制度逻辑对角色认同转变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角色认同被激活,制度逻辑在机会发现阶段才会发挥作用”。第六句,作者又介绍了研究客体的优化路径,也即“创业机会的优化伴随着个体角色认同的转变与制度逻辑的融合,并通过影响创业者的创新承诺作用于企业战略选择”。
四、研究主题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具体内容+具体框架+对策建议
这一写法主要适用于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类别”问题,也即“XX包括XX类型”等等。如果想运用这一写法,作者需要首先对研究主题进行具体分析,之后还需要提供具体的分类依据,再阐述具体的内容,并形成具体的框架。最后,还需要针对前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范文《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运营活动与服务需求识别》符合这一写法。从题目可知,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专利运营活动”。作者首先叙述了研究主题的具体分类,也即第二句第一个分句作者提到了,“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运营活动包括支撑性、基础性和保护性三大类专利运营活动以及专利规划、研发与专利获权、专利保护等八小类专利运营活动”。第二句第二个分句作者又论述了具体的分类依据,也即“以‘中介条件’作为专利运营过程中断裂点识别依据”,具体的内容包括“明确数据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代理服务和贯标服务五类专利运营服务需求”。随后,第二句第三个分句又介绍了具体的框架,也即“建立专利运营活动、潜在断裂点与服务需求匹配框架”。
第三句,作者还对前文进行了总结,也即“研究发现一项专利运营活动存在多项细分服务需求、不同专利运营活动间存在共性服务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企业专利运营活动过程断裂点动态识别、基于服务需求建立和完善专利运营服务架构、单一服务或组合服务的灵活服务模式等建议”。
五、研究主题的结构特征与构念框架+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简写)+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详写)
这一写法主要适用于运用扎根理论这一方法研究“路径”类问题。如果作者想运用这一写法,首先需要论述研究主题的结构特征与构念框架,之后先简单写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然后详细介绍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也即具体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范文《农村女性干部建言与沉默的选择机制与转化路径:基于广东省的扎根理论探索》运用了这一写法。从题目可知,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建言与沉默”,研究问题是“建言与沉默行为的选择机制与转化路径”。作者首先叙述了研究主题的结构特征与构念框架,也即第二句作者提到了,“农村女性干部建言行为呈现四维结构特征,沉默行为具有三维构念框架”。之后,第三句和第四句简单介绍了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也即“建言行为和沉默行为选择机制是完整的心理认知过程,前者更加聚焦于抉择过程,后者更加集中于心理感受”这一作用过程,以及“在建言行为与沉默行为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明确的互相转化路径”这一作用路径。
最后,第五句和第六句又详细介绍了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其中,“农村女性干部行为选择机制与转变路径既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作为献策人的农村女性干部、作为纳谏人的上级领导、作为旁观者的工作伙伴以及群众和亲友”“这又是一个多方力量相互制衡的情绪认知过程”在论述“作用过程”。“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回应与反馈将会直接影响她们的行为选择”“农村女性干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认知与情绪反应,这将导致她们做出不同的决策与进行不同的转变”均在论述“作用路径”。
六、小结
如果大家运用了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进行论文写作,那么在摘要中写“研究发现”时,便可借鉴以下五种方法。具体包括“研究主题+各个主范畴与副范畴之间的关系”“主范畴和副范畴+各个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部分主范畴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研究客体的优化路径”“研究主题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具体内容+具体框架+对策建议”“研究主题的结构特征与构念框架+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简写)+研究问题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路径(详写)”。
转自支点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