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寻情境之美,觅教学之境——如东县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参加南通市“情境教育的课例研究”专题论坛线上活动

2022/12/29 14:17:40  阅读:101 发布者:

一路采摘,

一路成长。

一路耕耘,

一路收获。

情境教育是激荡心灵的教育,是温暖情怀的教育,它源于实践,始于问题,根植于美,道始于情。

20221030日,由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情境教育的课例研究”专题论坛在南通大学举办。此次论坛聚焦情境与情境教学探索、情境德育课程、教学路径探寻、课例专题报告等。

☆☆☆☆☆☆☆☆☆

深秋的阳光颇具暖意,作为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实验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此次线上培训活动。

☆☆☆☆☆☆☆☆☆

他们边听边记,边学边思。

☆☆☆☆☆☆☆☆☆

带着对情境教育的思考,更带着一份期待和憧憬,切实感受了情境教育的魅力。

课例研究是一个对教和学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教师也可以参与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师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课例研究强调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教师群体的研究活动解决教学难题,改进教学实践。

一、教师首先需要开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课前科学预设的前提,更是课堂精彩生成的保证。当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分析虽多有涉及,但大多仅凭主观臆断估测学情,缺乏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匹配,更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察,几近形同虚设,很难真正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需要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采用的学情分析的方法是极其多样的。比如:让学生预习、测验、访谈学生、课上让学生质疑、点评、做小结、倾听学生讨论、巡视学生做练习的过程、在答疑中发现问题、作业批阅,等等。

二、教师还需要转变教学设计的重点。更明确地说,要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去教的局面,改变过往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教案设计重点,甚至是唯一内容的做法,增加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

三、以学观教。课例研究期望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观察的焦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不重要,而是期望透过“学生的学”反观“教师的教”。要做到这一点,课堂观察的对象要从教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在课堂中针对学生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情况进行观察。

——张春燕

通过今天上午的讲座——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课例分析,我进一步认识和学习了情境教学法,教师教学情境化教学的呈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使学生沉浸于课堂情境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情境化教学的步骤,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小学生趣味性的知识可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发思考。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发形式来营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二、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节课的问题很多,如果不加选择往往会使问题繁杂而缺乏中心,抓不住重点、难点,从而造成事倍功半。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时,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学会何种技能,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侯志洁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情境教育对于我们核心素质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情境教育能更加有效地应用到我们数学教学中,从而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开发能力。对于解决问题,不仅仅在于培养单一的一种思考模式,而是一种发散的,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解答同一道题。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当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发展。

——王祝群

给思维插上创想的翅膀

很喜欢今天讲座里的这样一句话:“当儿童的思维插上创想的翅膀,必会在知识的天际自由翱翔。”

海门师范附属小学杨校长以五年级的数学关于三角尺的实践活动课为例,从玩转三角形、创造三角形、组合三角形和百变三角形四个环节来研究三角尺,将数学知识有效的串联,必要的融合,积极的创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灵感,让他们感受创造的乐趣,同时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对于如何在数学课上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感受颇多。

作为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数学课堂和数学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主要落脚点。一是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探索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环境、活动、设备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感。可以从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活跃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梅红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人为的,有意识的,优化了的,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加深对情境中事物的感知与认识,感受形象与氛围,形成悬念,引发思考,唤醒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辞以情发”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思想,充分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优化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投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缪露露

刘昕老师一直在研究情境视域下的"儿童母语审美教育",她已走出自己的教育探索之路。刘昕老师上的课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审美课堂盛宴,她的课堂很有魔力,听课者俨然成为了课堂中的学生。触摸、放大、吟唱、艺术化朗诵,这些极富吸引力的环节抓住了每一个儿童,也抓住了在座每一个听课人。原来,语文的课堂可以如此厚重大气,如此意蕴丰富!这就是审美课堂的无限魅力,这就是审美教育的文化意境。

——张建锁

今天有幸学习了情境教育的课例研究,专家的讲座引人深思。尤其是杨玉东教授的报告,让我对平时的日常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其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 对于问题的思考多以直观形象思维进行。而数学是一门抽 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若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思维能 力,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免会觉得难度大,感到学习吃 力,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还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培 养。结合教学内容及小学生身心特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并且可以通过情 境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提升数 学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也有积极作用。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原则。一是创造性原则。在为学生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 教师应注意遵从创造性原则,通过有创造性的问题和情 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 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从而逐步获取相应的数 学知识,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二是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所以,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注意遵从趣味性原则,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直观形 象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呈现,以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 相关问题和知识,并主动展开思考与问题探究,促使课堂 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秦舒玮

1030日,我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情景教育的课例研究”专题论坛,听了各位专家与名师的专题报告,其中陆平博士的“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习作课例中情境的特征、创设策略与启示”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陆博士的细心讲解,让我对上课时的教学情境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了解了课例中的情境的特征,并在李老师与于老师的教学案例中区分并了解了写作情境的两种类型“感受性情景”、“任务型情景”。在创设情景的策略实施中,作为教师要促进儿童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精心培养儿童的缜密性,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还要发展儿童的灵活性。

总之能有机会参加这次专题论坛,让我在专业技术层面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继续学习。

——于纳纳

今天参加教育研究的线上学习,几位专家对情境教学的解读、研究和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讲座中把情境教学进行分类,并且渗透了不同学科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参与活动,进行角色的扮演,在语文学习中,口语交际类和想象作文等教学活动,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情已至,言必发,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任务。

陆教授分享了李吉林老师带孩子观察桂花的课例,李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为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语文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丰富想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宣乃瑜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终生乐学,方为人师。这次参加第八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情境教育的课例研究专题论坛”,就是很好的研修机会,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

教育不是在书斋里做学问,而应该走向广阔的实践天地,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探索和体验中学习。

刘昕教授秉承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和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致力于“儿童母语审美教育”研究和“小学品格教育情感性研究”。她以《采薇》(节选)教学为例,主讲了情境课堂的美学特质,情景交融,更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必须这样上,才能让语文课生机勃勃。刘教授勉励我们“坚定教育信念,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努力做一名李吉林式的好老师”。

在新课改的沃土滋养下,必将涌现出更多胸中有梦、眼里有光的卓越教师,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

——陈梅

周日下午,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特级教师赵娟校长的专题报告:《乡土教学资源挖掘与儿童创新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六年级〈舌尖上的小洋口〉》为例。

王灿明教授说,情境驱动的模式是情境驱动创造,创造点亮童年。在课例中,赵校长设计了三个板块:触摸“舌尖上了小洋口”、展示“舌尖上的小洋口”、抒写“舌尖上的小洋口”。我们仿佛能看到:靠海吃海,一群“海娃”趣味盎然为推介家乡的海产品献计献策。展销会上,小组合作中,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海产品推销,孩子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手抄报、名片、照片……最后一篇有关家乡海产品的文章精彩纷呈。

儿童的创新表达来源于生活,儿童的创新表达根植于情境。赵校长的课例也正是符合情境教育的操作要义:在玩中学,在美中学,在思中学,在疑中学,在做中学。这一课例提升了教师的创造力,也带来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乡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取之简单,同时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课例有明显的乡土色彩,是校本课例研究的代表性课例,比较好操作,在教学中也可以借鉴。

——桑晓燕

☆☆☆☆☆☆☆☆☆

“跨越平川穿绝峰,何惧高山雪”。情境教育也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愿在榜样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走好情境教育之路。

转自:“如东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