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育德,好老师的必备能力(上):洞察、创造育德时机

2024/1/19 9:26:08  阅读:34 发布者:

一个具备高超的育德能力的教师,除了善于发掘育德资源,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需求,巧妙地抓住育德时机,以富有生命力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开展多元的育德教育,从而努力提高育德的实效性。

育德机智——抓住育德时机的前提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前提,并围绕着人这一个体开展的。育德活动同样如此。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有最佳时机一说。育德活动同样存在最佳时机,我们将教师能抓住育德时机的能力称为育德机智。教师的育德机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敏锐的判断力

所谓敏锐的判断力,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能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和具体时机迅速做出判断,并据此采取恰当的教育行动。具有这种育德机智的教师能在教育中迅速而得当地做出判断,经过深思熟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迅速地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一定的原则、方法实施育德行动。教师要具备这样敏锐的判断力,不仅要具备综合理论素养,而且要能在育德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准确洞察学生各方面的道德现状,并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结合正确的理论知识,迅速做出恰当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措施。

一位数学老师听到一位同学在闲谈中说:“《白毛女》中杨白劳借了钱为什么不还钱?驴打滚的债和复利有什么不同?”于是,这位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到数学课上来讨论,复习和推导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比较杨白劳年代的高利贷和现在的银行贷款利率,引导大家从数学上考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超经济剥削”和“平等互利的借贷关系”之间的区别。这样进行教育非常生动活泼,学生也理解了阶级斗争的含义。

2.善于抓住育德时机

育德时机的形成有赖于适当的育德行动。教师善于把握教育时机,是教师育德机智的积极方面。这种育德机智,除了表现为能抓住育德时机,还表现为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适当地创造育德时机。必须明确的是,尽管育德活动是有计划地开展的,但计划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育德机智的,并能够时时刻刻将头脑中的想法转化为临场的判断和行动。于育德活动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是由于道德涉及人的知、情、意、行各个维度,相对于其他具有计划性的活动而言,对道德实施教育的过程更具复杂性和多端性。这就决定了这一活动的时机具有不可计划性,教师除了对育德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外,还必须对学生的状态和教育情境更加敏感,以便及时捕捉其中的特点和问题。

3.行动的得当

教师的育德机智还表现为育德行动的得当,是一种主体间德行的交往。具体到育德活动中,表现为育德行动的得体和恰当,即在实施育德活动时,个体性的养护和对学生的关心要得体,对学生个体自由意志保持克制的距离。

育德时机的发现及创造

大量事实表明,及时发现并巧妙地创造育德时机,对于提升育德效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发现并创造育德时机呢?一般来说,只有在受教育者因某种需要而产生强烈的欲望或受到某种刺激,心理失去平衡而产生强烈的渴望时,才会出现育德的最佳时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出现反差情况时

所谓出现反差情况时,一是指当同一个群体或个体,其行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强烈反差,以至于判若两人时,教师就要通过这些表现深入观察了解,分析造成变化的实质性原因,从而抓住育德时机科学施教。二是指受教育者面对的情况发生了前后惊人的变化,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此时,教师就要借助于这种变化,以此作为育德契机,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内在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施教。

2.困惑发生时

所谓困惑发生时,是指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依靠其自身的能力难以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无法妥善处理时。比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一个问题陷入困惑,学生在生活中交友不慎或上当受骗,或人际交往遇到障碍时……教师及时引导,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理解和体谅,为他们指点迷津,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探寻问题、解决问题、解除困惑,达到育德教育的目的。

某教师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时,面对这首只有短短10句话、110个字的诗句,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对于诗句的主旨仍旧不能完全理解时,设计了一个Flash媒体文件《我的中国心》,让学生一齐唱,并在学生情绪高涨之时布置了小练笔,让学生写一首21世纪的《我爱这土地》,然后教师进行评改,选出优秀者给予奖励。

3.在遇到挫折时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比如,学习陷入低谷、家庭遭遇变故、自身患病受伤……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时,学生的内心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挫折点,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完成思想的变化、境界的升华。

4.在产生兴趣时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因素,它是一种自觉性的行为,当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积极的兴趣时,心理活动比较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到环境等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这是教师进行育德教育的重要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某种事物、某个问题或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情绪高涨、敏感、思维活跃时,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而达到实施育德教育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育德过程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事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5.在兴奋点实施

当人们对某件事情特别关注时,心理上就会出现兴奋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兴奋与兴趣具有相似的特点,但是,两者相比较,兴奋点比兴趣具有更高的活跃性,并且爆发的速度要更快一些。在教学中实施育德活动,倘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好老师的十二大能力》(现代出版社),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