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赵颖楠 | 以教研体系建设推动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2024/1/18 17:42:59  阅读:37 发布者: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有助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人人美育”这一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研工作在学校教学、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教育行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意见》中提出的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四个服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为更深入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铺路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磨刀石”,以教研体系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切实可行的路径。接下来,本文将以北京市顺义区的中学音乐教育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二、北京市顺义区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师发展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针对区域中学音乐教师开展专项调研工作,从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任教年限、各校教师比例、专业方向等方面统计数据并进行了一定分析,通过数据,了解到亮点集中在我区中学音乐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中青年比例相对合理。

但也呈现出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各校艺术教师人数比例不均衡,单兵单岗的情况相对较多,舞蹈、戏剧教师占比较低等,一定程度上为实现“人人美育”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新课标中“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提高课程的普及性,加大课程的灵活性”的发展要求。

2.教师职业追求差距

学历较高的年轻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向往度较高,但现实环境与自身期待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此,笔者介绍一个典型案例。A教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市顺义区一所农村校任职,一个人承担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她面临的问题很突出:第一,校内没办法开展同学科教研;第二,作为钢琴专业硕士,她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一门器乐教学课,但学校现有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她的愿望,这与教师职业追求有一定的差距;第三,尽管教师专业素养非常突出,但学校仅有一位音乐老师,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择的发展需求。

1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音乐教师基本情况

2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各校音乐教师占比情况

(二)学生发展现状

相对核心区学生,我们的学生在艺术环境的熏陶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培养路径也相对单一。目前从国测和北京市中小学生关键音乐能力测评两项数据可反映出学生在音准能力、编创能力、识谱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作为非中高考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也不足,仅限于课堂上的一点时间,能教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学习一项技能或者掌握一种方法,需要反复的强化和练习,音乐也是一样,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好的教法,还需要依据学情研究更好的学法,辅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大的本领,实现我们音乐底层逻辑“从不会到会、从会的少到会的多、从教师教到自己成”。

(三)师生素养现状

1.高水平艺术团的发展受限

笔者从自身14年带合唱团参赛、交流的经历和参与市级评审的工作中发现,影响我区高水平艺术团的发展因素集中体现在地理位置、专家资源、理念方法、交流平台、作品选择、区域重视与支持等多个方面,师生艺术视野和舞台经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艺术教师的专业视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科素养,引领高水平艺术团发展更需要带团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不少教师存在跨专业的教学情况,比如很多器乐专业和声乐专业教师现在都成为一个带团的“指挥”,这种所谓的“跨界”对教师挑战非常大,因为“指挥”是音乐学院独立的一个专业,也是最难学习的一个专业。因此,需要通过教研定期开展分领域、分层级、分主题、分时段的专项培训,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持续更新观念,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拓宽眼界,与更多学术专家交流提升。

2.素养发展路径相对单一

“人人美育”的理念下,就教师和学生而言,接触的艺术资源相对单一,供给不丰富,综合艺术素养也亟待提升。我们可以走出传统教室,利用更多的社会文化艺术资源,例如走进音乐厅、大剧院、美术馆、文化馆、展览馆、生活区等,观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演出,师生深度体验,拓宽视野,丰富课堂。

(四)区域教研现状

以往教研更多是直指解决问题的点状教研、经验型教研,教研设计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的考虑。在教育部提出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四个服务”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区级提出“三部、三石、三站”的工作要求,我区的教研体系建设逐步向新型教研转变,以课程化统筹设计教研内容,以训练营、工作坊不同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任务驱动、项目式合作,横向打破学校界限,纵向打破学段界限,创建了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研修新格局。

三、基于教研体系建设的中学音乐教师发展路径

基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要求和“人人美育”理念下学科发展实际需要,我区的教研体系建设旨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困惑,研修中心提出“四高”工作要求,以发展三类“研修课程”为抓手,通过分层教研和项目式任务驱动开展研修活动,以实现不同学校的需求和不同教师的发展愿景。具体而言,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研修课程建设,实现艺术教师系统化、一体化成长

学科教研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上,培训目标的设定以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

依据学科特点,我区深入落实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借助区“兼职教研员”团队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研修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带头引领作用的区级中学音乐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寻找区域课程建设工作推进的长效机制与策略。从研修主题、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多个维度完善顺义区课程兼职研修员团队管理机制。通过分层教研,满足专家型教师、骨干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新入职教师不同梯队的发展要求,以“教研训”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模式,实现教师专业输出与输入正比关系。

以下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研修课程框架:

1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音乐学期研修目录

展示我区通过系列的研修活动实现一体化、系列化、分层化设计,同时,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学习储备,实践转化;项目推进,合作共赢;研训一体,增强时效;请进走出,开阔眼界。在项目式核心任务驱动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关键音乐能力,在教法和学法上深入研究,进一步实现中学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以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提升不同领域艺术教师专业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提出将戏剧和舞蹈作为独立的学科或模块,供学生个性化选择,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面对现阶段舞蹈和戏剧教师不足这一现状,我区成立了音乐舞蹈、音乐戏剧融合工作坊,其中音乐舞蹈工作坊是针对一些典型音乐作品,运用舞蹈肢体律动进行编创,编创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进阶,将共同设计的内容录制成资源,供区域教师选择转化,使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在律动中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旋律。这样的教研,不仅解决了舞蹈教师少、没有教研团队的问题,也通过工作坊的形式,众筹智慧,实现了姊妹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与碰撞。

戏剧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它与音乐、文学、历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戏剧列为独立学科呈现在八九年级,足以表明戏剧教育对学科综合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为缓解戏剧教师不足,开课难这一现状,由区级教研统筹设计,部分骨干教师参与戏剧工作坊培训,参训教师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利用必修或者选修课开设戏剧表演课程,补充现阶段各校戏剧教学中的空白点。

(三)以成长俱乐部为载体,满足青年教师发展需求

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的成员来自顺义区初高中13所不同学校,他们承载着顺义音乐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接续式培养好青年教师也是研修人的重要使命,我们为青年教师建立跨校“双导师”培养机制,解决一所校、一学科、一个人的教研问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阐述观点,释放激情与活力。

成长俱乐部以专题活动组织开展,面对新教师群体,以“职前职后教师心理变化”“新教师如何站稳讲台”“教师职业的成长路径”“师生关系小妙招”等为话题,聘请资深老教师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深度对话,解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从教坛新秀成长为学科骨干。

(四)以专题研修班为路径,提升教师解决问题能力

专题研修班的创设是因为教师前期学习的背景不同,不能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存在教学设计较为浅显的现象。在研修中心的支持下,教师自愿报名,组建50人的学习班,利用每周六晚持续开展48课时的专题研修。

研修班是教师们职后专业成长的一剂良药,因为步入职场后才能明白岗位的真正需求,自主学习的愿望也会增强,此时,要针对教师调研中的实际需要,给予定向的支持和帮助,解决教师的成长困惑,助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变化与展望

(一)教师成长变化研修

反馈问卷的数据显示,教师个人表明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方法手段、学情分析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多数教师认可这种新型的研修方式,认可研修体系的改革,认为收获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可以将自己研修的收获转化为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培养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互促成长。

以下为其中一次研修活动反馈的统计数据:您参加本次活动在收获方面的总体感受是(单选题):

您觉得本次活动提出的教学建议(单选题):

您觉得本次活动提供的教学资源(单选题):

(二)学生成长变化

从教学视导听课和调研测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音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能够随着教师问题链设计,深度思考。每节课能够完成教学单元内容经典作品的背唱,通过接续式教学,进行审美性、表现性、创造性的表达,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研员,在继承前辈的优秀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与尝试,现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未来还要继续坚持以国家意志为根本,结合相关政策和区域师生实际需要,设计更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和课程内容,加强教研体系建设,力争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铺路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磨刀石”。始于简小,将每一粒“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久久为功,期待顺义美育教育繁花盛开!

注: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3/10「专题」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转自:“新课程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