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艾启英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策略——以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为例

2023/9/11 18:14:37  阅读:34 发布者:

一、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还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这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

同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本课程规划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突出地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是党的教育方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现,是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育要求。

通过研读上述课标方案与课标可发现,显著的实践性是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共同的课程性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共同的课程目标;坚持育人导向、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综合评价是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共同的理念。这为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实验等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方式也是典型的劳动素养(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方式。

因此,可围绕两科课程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将工业、农业、交通、聚落、气候、旅游路线规划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劳动生产内容作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将地理学科的知识具象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上可知,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运用、整合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在真实情境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等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地理与劳动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践策略

基于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版课程方案与新版课程标准印发一年来,一线教师与教研部门都在探索、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

笔者在研读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7~8年级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的内容,尝试通过以下策略开展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一)科学确定主题,有序开展融合

合适、科学的学习主题是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关键。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依据2022年版地理与劳动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要求,根据学校的师资、生情、校内外实践基地(场所)等情况进行确定,在7~8年级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有序开展相关学习主题的融合。综上,笔者所在学校可确定的融合学习主题及学习活动时间规划如表1所示:

1 融合学习主题及学习活动时间规划

1示例的学习主题是大部分学校可以开展的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甚至可以尝试由学生确定与其兴趣、性格、潜能相吻合的跨学科学习主题,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向度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挖掘潜能、追求卓越、实现自我。

在确定主题时应注意统筹安排两年的跨学科融合学习主题,还可以同时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五育并举。

(二)融合教学目标,明晰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有共同的课程目标,但是两者作为独立的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应建构融合化的教学目标。

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要将原本独立的地理与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重组,融合为新的目标层次,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其综合表现,挖掘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如“家宴设计与制作”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活动,可根据表1的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制定如表2的融合化的教学目标。

2 “家宴设计与制作”主题学习活动融合化的教学目标

2中,融合化的教学目标“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查阅交通线路,并设计与制作家宴请柬”,从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看,学会运用相关软件查阅交通线路是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有助于提高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能力;从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看,在设计与制作请柬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智育)设计美观(美育)、实用(生活性)的作品,强调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培育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三)融通教学方式,提升融合品质

教学方式是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不同教学方式的价值、功能和责任不同,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应吸纳各类教学方式的精髓,博采多种教学方式之长,提升融合式教学的品质。

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而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基于此,在上述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教学中,教学方式应将传统讲授式与问题式、项目式、主题式等实践体验式教学方式相融合,依据师资、学情,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使学生深度参与融合主题的学习活动,在“经历式”“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容的灵活理解、思维能力的巧妙提升、价值目标的潜移默化,从而提升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品质。

如依据“家宴设计与制作”主题学习活动中“确定食谱与烹饪方式”环节的教学内容,可设计如图1所示的教学方式及素养目标:

1 “确定食谱与烹饪方式”环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新地理教学方式的核心。该教学环节依据融合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融通情境式、探究式、体验式与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学生家庭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相关媒体与软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动实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并且在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四)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育的终端,也是教育的起点,对教育起直接的导向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扭转不科学的教学评价导向”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以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等为基本依据,强化过程性评价,践行“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科学质量观。

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义务教育劳动素养要求是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对应的、独立的评价标准。在融合主题活动的评价中,一方面应依据两门课程的评价标准,评价经过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活动后,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基于融合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欣赏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家宴设计与制作”主题学习活动中,可设计如表3所示的评价量表。

3  “家宴设计与制作”主题学习活动评价表

3中,评价内容的确定依据是融合化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既关注学生在认知、理解、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水平。评价方式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原则;“改进建议”栏则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

三、结语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对教、学、评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二者融合的主题学习活动并非只是面向知识,而是强调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去解决教学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在“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教与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此,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应加强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研究,坚持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进行“以生为本”主题融合、延伸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从而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注: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3/05「研究」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 艾启英

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地理教研员

福建省南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高级教师

转自:“新课程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