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化策略及区域展望

2023/9/11 16:42:15  阅读:40 发布者:

【摘 要】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区域指导与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合理设计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一个有力抓手。本文在对作业设计的目标、内容、形式与实施等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并提出优化区域作业体系建设、促进作业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作业设计与实施  作业优化  实践与思考

2017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同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提出:通过组织开展提升计划,创新区域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等方面的专业(专项)能力,切实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两份文件分别提出要“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看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作业从来不是教育领域的小问题。

一、作业的内涵与价值功能

广义而言,作业的内涵泛指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即课前预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狭义而言,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其包含以下基本内涵:一是作业布置的主体,应该是学校教师,而非校外培训机构或家长;二是作业完成的时空,主要指非教学时间,可以利用课后自习课以及回家完成的教学任务;三是作业完成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习团队共同参与完成。综上所述,作业定义:学校教师依据一定教学目的,让学生在非教学时间,以个体或学习团体形式,独立或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

美国学者Epstein曾将作业功能定义为预习、练习、参与、个性发展、亲子关系、家校沟通、同伴交往、政策制度、公共关系等。对于学生而言,作业能够帮助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来诊断和改进教学环节;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作业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作业的功能既是课后学习的延伸,也是家校互动的窗口,更是立德树人的载体。

高品质的作业应该具有巩固、诊断、应用、改进等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和提升学业成绩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业也是社会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窗口,是实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良好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理应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二、当前作业设计与实施存在的不足

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反馈等环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习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当前作业过多地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只为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目标的培养。此外,作业设计未能体现单元意识。教师尚未建立单元整体视角,未能对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

二是作业设计内容比较单一。以往的作业设计过多强调“模式化”“标准化”,题型相对单一,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偏少,缺乏对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动手力的培养;一部分作业设计未能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经验为基础,缺乏与实际生活或跨学科的联系,难以做到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之间的融会贯通;一部分作业缺乏分层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自主选择性。

三是作业设计形式过于单调。当前作业设计的特点是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作业较少,以写为主的书面作业占主要地位。这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其学习空间的拓展与素养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制约了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四是作业实施过程缺少成效。教师对于学生作业出现的典型问题,缺乏针对性指导与个性化辅导。对于日常作业,教师习惯给出终结性评价,未能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促进作业对教学的诊断改进功能。教师尚未养成作业实施后的反思习惯,也未将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三、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化策略

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发挥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功能,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体现目标一致。提升单元作业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是单元目标必须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基本要求。教师针对单元目标要求编制作业题目,体现题目实际要求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这是实现作业基于标准的基本条件。

二是设计科学合理。作业设计要内容准确、要求明确、易于理解。内容准确强调作业设计无不规范之处,无科学性错误。要求明确针对主要目标,突出题目重点。易于理解针对学生年龄特征,以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题目,减少因表述不当引发的解题障碍。

三是题型新颖适切。作业设计主要表现在内容、题型、完成方式等方面具有新颖性。内容层面选择尚未利用的资源素材,进行原创设计;题型层面不照搬、照抄试题,使用适合年级特征的题型;完成方式注重综合性、合作性以及实践性。

四是实施凸显温度。学生学习不仅存在能力差异,也存在学习习惯与认知风格的差异,因此可以从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完成方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国家和上海市均对不同学段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总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同年级的学科数量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完成学科作业时间也有所差异。因此,准确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也是教师需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四、关于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区域展望

作业设计与实施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以此增强作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区域层面将作以下探索。

一是基于实践优化作业体系。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组织开展各学科单元作业设计路径的实践研讨与评比活动。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聚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单元作业设计,构建单元视角下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从而实现区域内全年级覆盖、全学科参与、全学段实施。

二是把握作业体系建设要点。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围绕年段核心目标开展作业研究,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建立起课堂习得、课外巩固的完整学习链,把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1234”要点:“1”个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2”个原则,基于学情的校本化设计,基于发展的多样化设计;“3”个特点,差异设计、分布达标、过程评价;“4”个尺度,把握“量度”,完成作业所花的时间是否合规?保证“效度”,对知识技能的训练是否具有针对性?体现“宽度”,作业是否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追求“深度”,作业设计是否基于素养提升角度考虑,关注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优化作业实施管理深度。区域有必要积累作业属性档案,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以及教师进行讲评与辅导的数据,通过深入分析,为后续作业设计与实施提供更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区域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著.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21AB合刊,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  方一燕)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