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考融合】考教结合,以“考”促教

2023/9/1 17:44:07  阅读:90 发布者:

【摘要】新课改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较大的改革考验。并且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使得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其教学方式也常需从语文高考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首先分析教学与高考的相互统一,接着阐述《高考评价体系》的意义与作用,第三就如何以“考”促教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以“考”促教

考试是教学评价中最经常使用,也是最受学生重视的一种评价方式和手段。高中三年,最后高考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人才,而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试,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阶段性考试、单元过关考试等一定要实现“教考统一”“学考统一”,即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以考试促进、牵引学生学习。实践证明,如果考试内容和日常的教学脱节,“教考分离”“学考分离”,学生则认为平时的教与学都没用,不能给他语文成绩提高带来实际意义,长此以往,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重理轻文的环境中,学生还是不愿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因而在《高考评价体系》时代下,在教学过程中,考教结合,以“考”促教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评价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高考评价》虽不是考纲,只为高校人才选拔和国家课标服务,但它回答的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本原性问题:为谁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

第二,《高考评价》是综合高校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的理论框架。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一环,《高考评价》必将推动新高考实施进度。换言之,高考评价体系将作为考试招生制度中的一环,参与整个高中教学、考查、选拔全过程,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三,《高考评价》将作为“指挥棒”,推动素质教育、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朝前发展。它也必将推动部分还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驶入改革快车道,并深刻影响高校强基计划和高中教学环节。

“考”促教的实施策略

规划课程,顺势推进

依据国家《考试大纲》或学科课程标准,对三年的语文教学做一个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根据三年教学总体规划,分阶段长计划短安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将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转换成单元过关考试的内容与范围,落实到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顺势推进,循序渐进。此举,也防止了语文教学的无序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比如,诗歌鉴赏这一块,在高一年级计划教学咏物诗鉴赏、边塞诗鉴赏和思乡怀人诗(侧重于送别诗)鉴赏。根据“以考促学”的原则,在第三次单元过关考试前,我选了10首咏物诗,并且把这些诗歌的赏析文字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素读”诗歌,反复玩味之后再读赏析文字。明确告知学生,本次单元过关考试时必考其中的一首或两首。试卷讲评时,诗歌鉴赏部分需要花两课时专门教学咏物诗鉴赏,安排适当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如果咏物诗鉴赏学得不错,接着就精选10首边塞诗,依然是“读(十首)——考(一二)——讲(专题)——练(巩固)”。这样,到高二结束时就可以把山水田园诗(侧重于归隐诗)、咏史怀古诗、闺怨诗等的鉴赏教学基本结束。

以考促学,任务驱动

既然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奔着“考试”而来,为着“分数”而去,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则要面对现实,顺势而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发挥学生自身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用考试“倒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以考促学,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

为此,我在每次单元过关考试前尽早提前告知学生考试内容与考试范围。学生为了在单元过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教师告知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范围提前学。这样,提前“学”的内容与范围很清楚,主动“学”的目的与动机很明确,于是,学生提前“学”、主动“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语文学习遭遇弱化的被动局面得以改变,语文教师重拾了语文教学的自信。

如,《论语》是人教版必修一的名著导读对象。全国卷时代,让全部学生通读《论语》已经不可能,所以,我要求学生把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论语〉选读》作为学习重点。每个月自学两课,单元考时占一定分数,以考试带动学生学习《论语》。又如《聊斋》。《聊斋》都是短篇故事,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艺术水平也高。阅读《聊斋》,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每个月布置学生阅读10篇,单元考试就从这10篇中选一篇按高考要求命题,以考试引领学生学习《聊斋》。

完善评价,促进发展

在教学评价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展开评价,语文本身具有内容丰富性的特点,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能是相对而言,任何评价标准都不应限制学生的想象。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设置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尊重每个学生所表达的独特观点,并且能够结合生活经历激发内心情感,使每个学生能够在评价中产生共鸣,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中出现的“清”“静”“悲凉”的意境,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感受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忧思和孤独感。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散思维,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且联想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秋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结语

语文教学本质决定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满足学生高考升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必须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认真规划三年课程,有序推进,并将课程规划转化成考试评价,“以考促学”,帮助学生突破高中语文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1]田贵远.教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展望——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21(3):1.

[2]余行旺.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同语文高考的适应发展与突破创新[J].新作文:教研, 2021(1):0040-0040.

[3]杜保中.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 2021(5):4.

转自:“高中语文王亚飞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