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材】杨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的版本问题及选取原则

2023/8/16 16:19:13  阅读:56 发布者:

【摘要】古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文字版本。围绕教科书中常见的古诗文版本问题,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取古诗文版本时应考虑的几项原则,并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正确认识、补充知识、灵活运用三个方面合理地对待与古诗文版本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古诗文版本,选取原则

“版本”二字连用,始于宋代,起初仅指雕版印刷之本。到了清代,“版本”所指范围扩大,后凡因编辑、传抄、刻版或排版、装订形式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皆可称为“版本”。随着书籍的流传,不同版本之间文字内容出现差别的现象逐渐无法避免。古代文献中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相异的情况,一般称之为“异文”。这类情况极为常见,且成因复杂,是文献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中共选用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其中有75首古诗是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推荐的背诵篇目,其余则综合考虑难度、题材、朝代等多种因素,选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流传日久,常有多种版本并存。本文拟围绕统编教科书中的古诗文,初步探讨其中涉及的各类版本问题,进而分析教科书编写时的版本选取原则。

 

一、统编教科书中常见的古诗文版本问题

首先,古代文献记载中,已出现不同的文字版本。此类情况占绝大多数,又可大概分为两类。

一是同书异本,文字相异。即同一典籍,不同学者校勘、不同编者纂辑、不同时代刊印的诸版本中,在同一作品的记载上出现文字差异。见于题目的,如《惠崇春江晚景》,一作《惠崇春江晓景》;《春晓》,一作《春晚绝句》。见于正文的,更是不胜枚举,如《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一作“至北”,又作“直北”;《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山水翠”一作“山翠小”,又作“山翠水”等;《赠刘景文》“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总把新桃换旧符”,“春风”一作“东风”,“总把”一作“争插”等。

二是他书所载,存在出入。即不同的文献选录、转引同一作品时,文字存在差异。见于题目的,如《悯农》,《唐文粹》题作“悯农”,《全唐诗》题作“古风”。见于正文的,如《早发白帝城》第三句,作“两岸猿声啼不尽”,《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品汇》等作“两岸猿声啼不住”;《凉州词》前两句,《全唐诗》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乐府诗集》作“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国秀集》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泊船瓜洲》第三句,《临川先生文集》《王荆文公诗笺注》等均作“春风自绿江南岸”,《容斋随笔》《宋诗纪事》等作“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也不乏流传中经人有意改动而形成的版本,甚至有些改后的版本反而更广为人知。典型的如《静夜思》。今存宋刻本《李太白文集》中,该诗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与今通行之本有两字之差。一般认为,今本出自明人所改,后为《唐诗三百首》所沿袭,进而为世人所熟知。

其次,有的作品在古代文献中异文较少,版本相对容易确定;但今天仍有不同版本流传,这类版本多是较晚才出现,缺乏足够文献依据,不可轻易采信。近年来问题较为集中的,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树头新绿未成阴”一句,今有作“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恐不足信。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异文”,常引发师生的疑惑。如“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树阴”为何不写作“树荫”,“不拘一格降人材”中的“人材”为何不写作“人才”,“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中的“吸张”为何不写作“翕张”。此类情况,严格说来并不属于版本学范畴,而是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汉字习见词形不同所致。但由于颇受师生关注,故附于文中一并讨论。

以上所举,虽未穷尽统编教科书中涉及的版本问题,但其多样性、复杂性已可管窥。

 

二、统编教科书选取古诗文版本时的原则

编写教科书时,应充分考虑到版本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比较、分析、鉴别,尽可能为广大师生提供相对合理、可靠的文本,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当存在不同版本时,教科书须择一而从,此时可遵循如下几方面原则。

1. 以别集为主,参考总集和其他文献

别集指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总集指汇集多人作品而成的集子。一般情况下,别集成书早于总集,总集的编纂常以别集为基础。所以,当作者有别集传世时,多以别集作为主要的版本依据。统编教科书中的古诗文作者,大部分有别集流传至今,如李白有《李太白集》,杜甫有《杜工部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陆游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杨万里有《诚斋集》,等等,可以优先从这些集子中选取可靠的诗文。又如,王冕《墨梅》一诗,本为题画之作,画卷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有《竹斋集》传世,其中收录的《墨梅》与画卷上所题的文字版本有所不同。考虑到题画、题壁、碑铭等作品,刚写就时和成书后的面貌常有差别,一般取别集所载之本即可。

没有别集供参考的情况下,可考虑以《全唐诗》等断代总集为依据。虽然此类文献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但仍是较为重要的版本资源。如二年级上册《小儿垂钓》一诗的作者胡令能,其生平于《旧唐书》《新唐书》均无记载,亦无别集传世,《全唐诗》存其诗四首,其中以《小儿垂钓》最为著名,故教科书径用《全唐诗》本。

如果有别集可参考,但又因种种问题无法直接确定版本时,可以结合总集所选版本考虑。如《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题目,在苏集的不同版本中历来有“晚景”和“晓景”之别,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统编教科书在别集的各个版本之外,参考了《全宋诗》。《全宋诗》收录本诗时题为“晚景”,故最终选择以“晚景”为题。若参考总集还不能充分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参考类书、方志、笔记、诗文评等相关文献中的记载,从而决定去取。

2. 以今人整理本为主,参考古籍旧本

古籍对一般读者而言不易查、不易读,而经专业人士点校、笺注的整理本,往往是广参众本、详加校勘的结果,版本较为可靠,且又方便查阅。因此,当有整理者和出版方皆较为可靠、评价也相对较好的整理本时,一般可直接参考。如就别集而言,李白作品可参考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杜甫作品可参考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维作品可参考《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等等。就总集而言,《全唐诗》多用中华书局1960年版,同时可参考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等研究成果;另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出自先秦诸子、经典史籍的文言文,则可参照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新编诸子集成丛书”等普遍受到学界认可的整理本。

如果要查阅的文献暂时没有可靠的整理本,或是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用更多版本进行比勘时,可进一步翻检古籍影印本或查阅古籍原文数据库。如宋代诗人叶绍翁的《靖逸小集》收录于《江湖小集》和《两宋名贤小集》,二者常见版本均为四库全书本,今有影印本,但暂无整理本可供参考。《游园不值》一诗前两句,《全宋诗》作“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门九不开”,此本出自《江湖小集》,但与常见版本有一定差异;又查阅《两宋名贤小集》,则作“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比较之下,教材选取了《两宋名贤小集》本。

3. 重视文献依据,同时适当从众

无论选取哪一版本,首先应有古代文献记载作为依据。若某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出现在历代文献中的次数有明显的多寡之别,一般可从多数而非少数。如《题西林壁》第二句,苏集诸本中有“各不同”“总不同”之别,检索古籍数据库,可见各类文献中引作“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居多,这也是今人较为熟悉的版本,故从多数,取“各不同”。同理,《从军行》末句,取“不破楼兰终不还”,而非“竟不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末句,取“绝胜烟柳满皇都”,而非“花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句,取“孤帆远影碧空尽”,而非“碧山尽”。

有些作品的某一版本,虽然从文献学的视角来看未必合理,但长久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熟知。就教科书选文而言,遇此情况,一般也不会一味局限于所谓学术意义上的正统,只要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也可以适当从众,不轻易颠覆,以免徒增师生困惑,乃至引起社会舆论。

如《静夜思》一诗,从文献学意义上来说,《李太白全集》中的“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应是《静夜思》一诗的原始面貌。今本一般认为出自明末李攀龙编选的《唐诗选》,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选用了这一版本,对其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正如前文所说,今本已成为文化常识和集体记忆,许多学者也认可其更胜原本,教科书不宜轻易推翻今本。学者葛兆光称:“这首诗一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据说还是比较古老和可靠的版本,但不如现在通行的好,因为两次出现的‘明月’并不显得迭出而显出回环,而省去的那个‘看’字却避免了与‘望’字的重复。”[1]周振甫、薛天纬等亦对今本《静夜思》作过赏析,从不同角度评述了“望明月”在诗意上的好处。正如莫砺锋所说,所谓的“篡改”实际上也是长久以来的集体选择,“古诗流传的历史,也是读者参与创造的过程,大家觉得这样更美,更朗朗上口,是千万百读者共同选择了这个版本”[2]。至于版本上的考证与争议,是学界的本分,但从普及传统的角度来说,遵循通行的版本即可。

又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原为“春风自绿江南岸”,到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始作“又绿”:“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3]吴小如也曾指出,在王安石集的各版本中,难以见到“又绿”的痕迹,《容斋随笔》的记载恐怕值得怀疑[4]。但“春风又绿江南岸”已经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教科书不妨沿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古代文献中没有相关记载,即使是今天较常见的版本,也可能是近代才出现的讹误,不宜轻易依从。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网络资料和一些普及性读物中常作“树头花落未成阴”。杨万里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世,国内藏本中最为完善的是《四部丛刊》影宋写本,其中该句作“新绿”。今较为可靠的整理本,有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二书均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又各自校以汲古阁明抄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以及其他的一些宋刻诗集等,已近全备。二书正文都作“新绿”,且未出校异文,说明上述文献中恐未出现“花落”一说。故统编教科书用“新绿”而非“花落”。再查阅此前各版本教科书,发现该诗曾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八册》中,作“树头花落未成阴”。这册教科书的使用,应对这一版本的流传起到了一定作用。进一步追根溯源,现可查知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的《宋诗一百首》中作“花落”,但该书没有标明这一版本的具体来源,有可能存在讹误。

4. 主要依据正文,兼顾注疏

无论是古人注疏本,还是今人整理本,均是在选定的底本基础上作校勘、注解,进而形成可供参考的本子。一般而言,教科书选文时径用正文即可。如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第一句在教科书中作“宋人有耕者”,即是从清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的正文而来。曾有人质疑,《四部丛刊》影印的清代影宋钞校本及四库全书本中,该句明明作“宋人有耕田者”,为何教科书删去“田”字。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以宋乾道本为底本,参校诸书,兼述作者的研究心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宋人有耕者”一句注云:“先慎曰:旧本‘耕’下有‘田’字,《艺文类聚》九十五、《御览》四百九十九及八百二十二、九百七、《事类赋》二十三引‘耕’下无‘田’字,今据删。”可见王氏所见旧本虽有“田”字,但已据其他文献校改。教科书直接吸取前人成果,以《韩非子集解》正文为本。

但有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地照搬整理本正文,必要时应吸收前人注疏,对正文进行一定校改,使之更适用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如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问其故”后的一句,统编教科书作:“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教科书选文,主要参考杨伯峻的《列子集释》,其正文中该句作:“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与教科书略有不同。但集释部分称:“俞樾曰:‘儿’下当有‘曰我’二字,方与上句一律。”杨氏也赞同此说,并引他书为证:“伯峻案:《事类赋》天部三、《御览》三、又三八五引正有‘曰我’二字,《类聚》一引有‘曰’字而脱‘我’字,可为俞说之证。”统编教科书没有囿于《列子集释》的正文,而是根据俞氏、杨氏之说,校补“曰我”二字。这样处理,既吸收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使此句“与上句一律”,便于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

5. 尊重古籍用字,避免以今律古

前文所举的特殊“异文”,其用字也应根据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确定,不能以今律古,轻易将古人所用文字与现代汉语中的习见用法混为一谈。如 “树阴”“树荫”两词,在古代文献中都已出现,具体到《小池》一诗,《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以《四部丛刊》影宋本《诚斋集》为底本,作“树阴照水爱晴柔”,未出校异文,此处应尊重其原貌,不能因音义相同而将“树阴”径改为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树荫”。同理,《己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清光绪二十三年万本书堂刻本《定庵全集》俱作“人材”,而非“人才”;《少年中国说(节选)》“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作“吸张”而非“翕张”。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古诗文的版本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具体到每篇作品,其异文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独立加以考察。前文提出五条原则,并结合具体例子作了说明,是为了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梳理问题、分析对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教科书选定某一版本的依据经常不是单一的,需要参考多种文献记载,对比考量后确定取舍,如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中的《山行》《望洞庭》《赠刘景文》等诗,皆有常见异文,教科书用“白云生处有人家”而非“深处”,用“遥望洞庭山水翠”而非“山翠色”“山水色”等,用“最是橙黄橘绿时”而非“正是”,便是参考了古今多种资料后所作的选择。因此,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对上述原则既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也不能顾此失彼,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再择善而从,目的是既为广大师生提供足够可靠的版本,也避免出现学理性的差错,同时尽量不因版本选取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三、余论

统编教科书中,古诗文的数量明显增加,与版本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对教师而言,教学时大可放心以教科书为本,因为教科书中提供的版本是有所依凭、相对可靠的;与此同时,也应更加正确、理性地看待相关问题。

第一,通过统编教科书逐渐树立版本意识。统编教科书正式使用以来,读者反馈意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古诗文的版本问题有关的,有些是因看到不同的文字版本产生了困惑,有些则认为教科书所用的版本是错误的。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古诗文中存在异文是很正常的,并在教学中把这种认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现象的存在,告诉学生这是古代文献历经长时间的流传后很容易出现的情况,不必因发现教科书与其他书籍中的古诗文存在文字差异而感到困惑、焦虑。

第二,有针对性地补充版本方面的知识,提升文献学素养。随着古诗文数量的增加,教师在教学中势必要更多地面对与版本有关的问题。对此,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料,这些资料通常以“问题提示”的形式呈现。如三年级下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古诗三首》课文后的“问题提示”就简单解释了“‘白云生处’还是‘白云深处’”的问题,并说明了教科书所选版本的出处;五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对“人材”“吸张”等常见的用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但教师教学用书的篇幅毕竟有限,如有更多需求,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查阅可靠的文史资料,深入认识相关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疑惑,除翻检专业的古籍学术出版机构或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整理本,看是否能释疑解惑外,还可以借助权威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或是参考名家选编、注解的选本及鉴赏资料。

第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有关版本的问题。遇到古诗文存在异文的情形时,教师除了自己深入思考,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品读得出自己的结论,锻炼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如教学《赠刘景文》一诗时,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考虑出示“最是橙黄橘绿时”和“正是橙黄橘绿时”两种版本,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最是”和“正是”在语气和感情上的差别,再说说自己喜欢哪个版本。须要注意的是,对异文的讨论,并非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如果学情允许,可以尝试引入这一环节,但不要以此为重点。同时,古诗文的教学始终应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大量讲授文献学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兴趣,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初步鉴赏、思考即可,不要拔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葛兆光. 唐诗选注[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65.

2]张楠,莫砺锋. 《静夜思》“日版更接近李白原文”的说法不确[N. 扬子晚报,2009-02-13.

3]洪迈. 容斋随笔[M. 孔凡礼,校. 北京:中华书局,2005320.

4]吴小如.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韩子》——诠诗小札[J. 古典文学知识,19973.

(杨祎: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211(下半月)]

转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