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指向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学校教育科研实施策略

2023/6/21 15:32:06  阅读:30 发布者:

【摘 要】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与引领作用,培养一支具有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对教育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索规律的能力。提升教师研究能力,需要基于存在的问题,从整体的视角,系统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进而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资源和环境,让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提升教育研究能力,进而获得专业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科研  教师研究能力  实施策略

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益和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因此,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与引领作用,只有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团队,才能担当起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更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开展教育科研的机会、条件和专业资源,创设良好的开展教育科研的环境。笔者作为一所基层学校的科研室主任,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指向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学校教育科研实施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一线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很多现实总是制约着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如学校教育科研未能与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势在必行。

通过与本校六十位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认识层面上,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间的重要联系,普遍存在“四感”现象:一是“神秘感”,把教育科研看得过于神秘,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需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二是“距离感”,认为完成一项教育研究周期往往比较长,而远水救不了近火;三是“悬空感”,认为教育科研理论性强,与实际工作脱节;四是“恐惧感”,认为教育科研要求高、难度大,担心自己驾驭不了。其次,在能力与成果层面上,一些教师虽有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愿望,但往往缺少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且教育科研的开展尚处于教师个人的自发行为,取得的成果小而散、质量不高,因而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教育科研底子较薄,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同时,笔者从管理学视角,应用SWOT态势分析法,将目的与手段、过程与方法相互对应,从课题研究、科研活动、资源利用、制度管理四个方面就存在的优势、不足、机会和风险等分别展开深入的分析,并作出基本评估,为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提供事实依据。在此基础上,笔者应用工程与设计思维方式,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整体架构,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指向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学校教育科研实施策略。

二、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施策略

1.参与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我们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龙头课题研究起步,进而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开展持续探索,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1)引导教师参与学校龙头课题研究

我校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开展艺术教育二十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期望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推行“美的教育”,深化美育特色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形成了学校的龙头课题“构建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我校科研室协助校长引领全体教师围绕龙头课题开展研讨活动。在研究进程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科研骨干的“领头羊”作用,挖掘教育教学中所蕴涵的美育资源,实现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成员认真提炼、精心设计,构建了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整合为一体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有力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彰显了学校美育办学特色。

2)引导教师开展自主研究

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全过程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因而有必要让教师进一步从参与研究走向独立承担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为了帮助教师找到身边有价值的课题,引导教师开展自主研究,我校科研室采取了如下做法。

其一,用学校“课题指南”助力教师开展研究。我校科研室先行一步,收集近年来市、区级教育科研的动态与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整理形成了学校“课题指南”,分享给全体教师,由他们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其二,鼓励教师展开系统反思,从教育教学过程的细微之处捕捉看似不经意,实则蕴涵着教育深意的问题开展研究。确定选题后,组织教师进行文献检索,重新审视选题是否具有值得研究的价值,然后将切实可行的选题形成课题。以“小学低年段学生易写错别字”现象为例,教师先从查阅分析文献资料入手,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三个要素——汉字的特点、识字的规律、学生年龄的特点。把握三个要素后,教师再借助音近字比较、形近字归类、形声字猜读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实践证明,由形而义,由音而形,音形义融会贯通的多元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教师们将这些有效的方法加以系统提炼,进而形成了教学策略,解决了识字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体验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内生性转变,有效减少了对教育科研的“悬空感”“距离感”“神秘感”和“恐惧感”,使其真切体会到开展教育科研带来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2.改进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经验分享

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科研活动,只有不断丰富现有的教育科研活动,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科研的价值。据此,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开题、中期论证和结题“三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引导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

一是要做好开题交流,注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落实研究措施。例如,在A老师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导学案作用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上,教师们针对“导学案”的界定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导学案”不应只停留于完成习题,要融入更多的课堂探究性内容,还要以分层训练为着力点,惠及更多的学生。通过开题交流,大家帮助A老师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会后,A老师带领物理组教师进行了更深入的实证研究,汇编了学校“物理学科导学案集”。“导学案”的运用,促使我校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是要加强中期论证,注重分享研究经历,会诊困惑问题。例如,在课题“基于馆校合作的地理和生物跨学科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期论证会上,课题负责人B老师提出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怎样使多样化的活动不成为活动的堆砌。针对这一困惑,笔者发动教师群策群力,我校科研室汇总教师们的建议后梳理出了两个要点:其一,理清一条主线,围绕主线开展循序渐进的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其二,强化整合多元活动资源,实施多元评价,促进活动之间的融合。这既解决了B老师的困惑,也使其更加明确了课题后续研究的方向。

三是注重结题交流,引导教师反思课题研究过程,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例如,我校科研室领衔小学低年段语文备课组,围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展“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一体化实施”的课题研究,即帮助学生运用课文阅读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拓展阅读。教师围绕课文阅读教什么和怎么教、拓展阅读文本如何选择等问题展开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结题活动中,引导该课题组的教师系统反思课题研究的经历,介绍课题研究的成果。其他学科教师深受启发,纷纷与此项目课题组联系,展开后续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成果转化效益的最大化。

3.开发利用专业资源,给予教师专业支持

为帮助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我们建立了学校“文献资源库”和“专家资源库”,同时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之中,即“用最有用的知识,采取最有效的手段,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专业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引导教师用好学校的两个“资源库”。

一是引导教师用好学校“文献资源库”。我校科研室将散乱的、大量的文献显性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建立了学校“文献资源库”。笔者定期从中国知网及国内一些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刊物中搜索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性资料,收集整理后,分门别类地提供给教师取用。如C老师踏上工作岗位两年,她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笔者关注到这一现象,便深入到C老师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她对学生缺乏适切的评价和引导。于是,笔者建议她去学校“文献资源库”中搜寻关于“评价”的文献资料。在阅读数篇文献之后,C老师明白了要依据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重在激励和促进。“文献资源库”的查阅让C老师开拓了视野。有了日常的教学积累与铺垫,C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即时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课题于次年被立项为区级课题。

二是引导教师用好学校“专家资源库”。为了更好地开发专家资源,将专家智慧性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使之成为教师可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我们把市、区相关教育专家信息进行梳理,并按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建立了学校“专家资源库”。例如,在开展区级课题申报工作前,科研室聘请长期扎根一线的教育科研专家作“课题的方案设计与申报”讲座,及时向我校教师传递教育教学研究的新动向、新进展、新观点。此外,在征得专家同意后,把专家指导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报告内容及影像资料归类建档,便于教师们借用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圆桌会议”进行“坐堂会诊”,创设教师与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由教师提出在开展教育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邀请专家指点迷津。

4.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

为规范和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我校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首先就是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带动全体教师形成教育科研团队。与此同时,我校还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主要从查漏补缺和优化修订两个方面着手。

查漏补缺指的是针对学校原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中阐述的内容不够健全的问题,通过补充完善,使之更趋规范。例如,原“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制度”中是这样阐述的:激励在教育科研上认真钻研的教师。显然,随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不断提高,此条文就显得模糊空泛。据此,我校对该制度的内容作具体补充,将课题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获奖等纳入教师年终考评指标,从而使该项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优化修订则是指针对学校原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中阐述的内容不够明晰的问题进行修订完善。例如,我们对“学校教育科研培训制度”中“教师培养目标”作进一步优化修订,淡化基础性内容,强化教师个性化、差异性发展的内容,做了如下调整:在青年教师层面,鼓励他们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反思;在骨干教师层面,建议他们开展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提炼经验;对于有一定经验但不善于总结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他们开展教育科研。

三、关于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几点启示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率达100%。其中,独立承担市、区级课题的比率由原来的5%上升到了30%;教师近五年在市、区级教育报刊上公开发表教育论文近百篇。我校美育办学特色也得到了充分彰显,学校于2021年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从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给笔者带来以下三点启示:第一,学校教育科研并非高不可攀,它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要坚持科研的价值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理念,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第三,作为学校教育科研负责人,一定要学习在先,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在教育科研服务、管理、引领三个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孙菊如,周新雅,.学校教育科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贾亮亭.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

(本文转载于《现代教学》杂志,20223A刊,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兴学校 )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