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2023/6/21 14:55:46  阅读:41 发布者: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关于片段教学《故都的秋》在起初我的设定是通过深入了解文本,体会情、景、理相结合的笔法,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赞美北国之秋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对北国秋天的深情,了解情感背后所蕴藏的情感。通过品读全文,了解作者赞美北国之秋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情感。而且在选择图片的时候,我特意去挑选了很有秋天色彩的图片来衬托出背景,带入那个情景之中,给学生带入到那个情景之中去。

《故都的秋》主要存在的问题时文章传递的美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有较大的距离。最大的难题在于“悲凉”与“衰亡”如何成为一种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就把教学目标定为“体会另一种不同的美,填补学生某些审美经验空白”,也就是要以“美、审美、审美修养”为切入点。“美”经常主观的,这就需要从理清写景状物散文的“物-我”关系入手。通过作者所选择的物象及其特点来考察作者所追求的美的特点,并以此体察作者心灵世界。方法有两点,一是宏观上的,要“把握结构、理清思路”;一是微观上的,要“品味语言、领悟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在美读中体验内涵,在品读中感悟感情,在⾃主探究中强化对⽂本的理解,使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诗意的语⾔激起学⽣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欲点燃学⽣智慧的⽕焰,使语⽂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学⽣与学⽣、学⽣与⽂本之间的⼀种精神上的相遇。我有意去拉进这些与学生的距离,选择一个很独特的角度去展开,用一个“秋”字去带动全文的解释,带动全文的艺术表达体会与理解,因为是片段教学所以在时间上面我会多去考虑,有侧重点有想法的表达自己对这个课文的设计,找到一个较好的突破点,来进行内容教学的同时带动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为《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它在形式上会讲究形散神不散,它是由则会独特散文美学的追求,而我就是想要抓住这个点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理解能力与体会能力,在PPT的设计上面也有如此的体现,拿一些很美的秋天图片来衬托氛围感和情景美,但是也有学生反应文章本来有悲伤之情,而我却用那么柔和、平静的图片,红色的字体是不是在PPT的设计上面就和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所冲突,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这个同学提得很好,我之前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她提出来后我发现的确如此,我太执着于追求秋天的美学元素,却忘记深秋也有着它的凄清与寂寞,我也忽略了郁达夫创作它时的背景与环境,只一味秋追求心中想要的秋天,而未深究郁达夫所写的秋天与悲哀,这是我的疏忽。我后面对照了一下PPT想了很久,用太悲伤的图片其实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感觉用中等图片来装饰,字体的话未来考虑学生在享受的同时看清楚老师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我感觉红色是比较显眼的,而不是说和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不一样,这个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方便思考老师的问题,做成自己的思考与解答。

我觉得教学能力方面我需要去思考一下,教学能力的反思是指对自己教学功底的充实、教学经验的升华和教学习惯的革新。一名教师应当在具备教学基本功力的基础上追求专长突出。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让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形成适合自己情况的教学模式。这节课你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在对《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一紧张就很容易卡壳,这是很不好的行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你就要有很强的能力去把这个课控制在自己能够做好的范围内,让学生受益的同时让自己成长,相互成就同时又会建立相互的信任与认可,我个人感觉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很多是来自于课堂,我课堂没有做到足够好很难得到学生的信服,就像学生很想得到教师对他所寄托的期待,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工作,相互摩擦的过程。紧张其实侧面反映出我对文章掌握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才会不熟悉,这个其实很能让我去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才是熟悉课本文章,如何可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激发与展示,这个都是我们值得去深思的问题。还有就是在板书上面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些板书,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面我却忘记将它展示,其实来说是一种遗憾,将《故都的秋》的美通过板书对比,可以让那种美更加明显,那种专属于郁达夫的散文美更加明显。

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的过程,这几天来,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我感觉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得激发学生下去,语文讲究兴趣教学与启发,这个在我这次实践中得到很大的体现,散文对学生来说很美但是很难读,然后去找一个突破口来带学生深入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我选择拿“秋”这个意象来深入,串联全文表达与教学,最后效果很好,所以我自身出现了一些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这个让我值得去反思,多自我锻炼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感觉学生有被我带动,我会有侧重点,在声音方面我会有起伏,有注意,让学生感觉课不是平平淡淡,而且起起伏伏。

END

作者:向思思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