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学良
节选 |《阅读看见未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我之读书从懂事开始。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而读书目的,大概可分成这么六种:
01
第一种,为了学习一种知识。
这些知识,以我所从事专业——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做教授、做研究工作相关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的眼光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为了求取知识的目的之下,我能给你列出一系列的书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以前在国内学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海外学习的又是另一专业,那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在这三个不一样的大的专业领域里,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我必须读。
如果不读,我在这些专业领域里,就可能被人认为是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这是不行的,对不对?所以在这些专业领域里,在我看来属于基本的知识,比如政治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知识,包括跟中国相关的,也包括跟中国不直接相关的,跟东亚、跟美国、跟东欧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知识性研究成果,我都要读。这就是第一类,为了寻求知识而读的书,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读的非常重要的书。
02
与这个目的密切相关的第二个目的,是从更具体的层面上讲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而读书。
技能和知识之间有很大差别。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学电脑,如果你不是把它当作一种专业,而只是当作你工作时候的一个手段,无论是写东西还是寻找资料,有关的技能你得学。又比如,假如你是一个做社会调查、社会研究的,统计方面的技能你也要学。为了学习这些技能,你得读一些书。
又比如说,有些人想学烹调,那么烹调方面的书要去读。当然对我来说,技能方面的东西不需要学太多,因为我谋生的手段主要不是取决于这些技能,这些技能只具有辅助作用。所以这方面的书要读,但是不需要读得太多、太系统、太深。只是在需要用某些知识的时候,暂时读一读。学到这种技能以后,其他跟它相关的东西就不用管了。所以第二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技能,是一种纯粹工具性目的的读书。
03
第三种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满足知识上的好奇心。
当然,每个人的好奇程度不一样。我呢,从小就很好奇,到现在还很好奇。小时候书很少,只要弄到一本书,只要有一点点有意思的东西,就要抓住机会看看,满足一种好奇心。年龄大了,书店有更多的书卖了,翻译过来的书更多了。好奇心呢,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能够纯粹为了好奇而读书的时间比例越来越小,因为有其他越来越多的事情。
我刚才所讲的,为前两种目的而读书的量随着年纪的增大在增大,特别是第一种。但纯粹为了好奇心而读的书是有的。比如,直到现在为止,我对于最重要、最前沿的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知识依旧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当然,非常深奥的天文学、宇宙学的知识像我这样数学水平的读者是读不懂的。但是,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宇宙的起源,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非常本源性的跟宇宙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相关的问题,我非常感兴趣。为了这些兴趣,我经常读一读。20世纪最有名的那些科学家——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买了很多。只要在英文的报纸杂志看到对他们的非常重要的采访,我也会很认真地看,想知道有什么最新发现。这属于为好奇而读书。
纯粹为了好奇读的书,还有一类跟考古有关。不管是中国的文明也好,非洲的文明也好,还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好,我只要有点时间,碰上一个好东西,我都会好好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放不下来,除非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忍痛放下来。这方面的书我也买了不少。这就是为了好奇心而读书。
为了好奇心读书很重要,它会使你的知识面不是停留在你专业的固定领域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你比知识更高层次上的眼界的和想象力的刺激启发,给你打开在你学习的专业里边看不见的那些可能性,那些门,那些窗户,那些远景。我觉得不管你多忙,不管你学的专业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么繁重,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只有有好奇心,你才会东边看看,西边看看,虽然貌似跟你的专业、工作不相关,但是有时候会忽然地,给你某种刺激,一下在你脑海里闪过很细的一道光。而这道光,对你的启迪意义会是革命性的,刷新了你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自以为想明白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一个view(观点),一个perspective(视野)。这是为好奇心而读书,是第三个目的。
04
读书的第四个目的,或者第四个取向,是什么呢?是由于一种感情的、情感的、情绪的驱动而读书。
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不是写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有时候去读文学性的东西,读小说,读诗歌,主要是为了一种情绪的、感情的需要来读。我必须承认,像这种为感情和情绪而读书的情况,在年纪越小的时候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回忆自己读书的时候,想起什么呢?你拿个课本要考试,那么多重要的东西,你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你准备这个考试,准备那个考试,准备这个课堂作业,准备那个课堂作业,但你心不在那上面,你手里拿了一本《水浒传》,拿了一本《西游记》,拿了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拿了一本《基度山恩仇记》或是《三剑客》,然后你放不下来。我想这就是一种情绪上的、感情方面的需要。这是第四个目的。
05
第五个读书目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寻求意义。
这一点在西方来说,大部分人可能就是找他所信服的宗教的圣书,Holly Book(圣书)。你是基督徒,那么对你来讲一部《圣经》就是一部Holly Book;你是一个伊斯兰教徒,那么对你来讲,《可兰经》就是一部Holly Book;你是一个犹太教信徒,《圣经》中的《旧约》就是你的Holly Book。中国人在这方面跟西方人不一样。像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是不信教的,这并不是说反对宗教,是因为我们成长的整个的经验使得到现在为止没有信一种宗教。
虽然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宗教教徒,但是我对伟大的宗教是很尊重的,因为这些宗教在人类社会里能够延续几千年,虽经历过那么多世事的变化,而始终能够对千百万、上亿、十多亿的人有强烈的召唤力,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我不是一个教徒,但是有时候为寻求一种意义,我也会翻翻跟宗教相关的Holly Text(神圣读本)。中国人在历史上有组织的宗教观念比西方人淡泊得多,但有时候为了寻求意义我还会看其他一些书。人们会通过对超验的目标的追寻来获得教益,也会通过对现世的、俗世的事情的追寻来获得意义。
举个例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很多西方的知识分子和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通过很多革命书籍找到自己的终极意义,找到他所寻求的“活着是为什么”“我这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要追求的超出我个人生命、个人存在的至高无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的答案。很多人找到的是革命经典,还有些人在革命经典中找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恩格斯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或者《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基督徒来讲,终极生命的意义和一切意义的来源是《圣经》。而对革命的人们来讲,他就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去找。这就是读书要寻求一种意义。
综上,读书的几种目的: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由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读书,在我就是读一些小说、诗歌等文学性的东西;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读书。
06
在我看来还有第六种读书的目的,跟第五种有些关联,就是人,特别是青少年,要找得具体的real model,就是榜样,生活的典范,从这里得到启发,得到教益。这是关于青年人该怎么奋斗,该怎么向上,该怎么使自己成长的步子迈得正确、坚定、一步一步、向前向上。
这种读书目的跟第五种有关系,但不完全一样。就第五种为寻求价值而读书而言,随着一个人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要求越来越强烈。有些东西,他无法以自己有限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40年、50年、60年、70年、80年——生活经验来解释。他觉得还不够,他要寻找一种更高的、超验的,一种天上的、神性的根源去解释。人生怎么走,人生怎么设计,怎么奋斗,年纪越轻,越有这样的目的、这样的需要。
那时候他的过去很短,而未来很长。未来对于他来说,就像爬梯子一样的,脚往哪儿迈,不能踏空。要把最后一种读书,就是为了人生的成长方面的目的的读书,跟寻求宗教的价值的读书行为相比,前一种对于宗教的寻求是超验的、彼世的、天上的、后世的等,后一种则是此生的、此世的、尘世世界的、滚滚红尘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怎样塑造你自己,塑造你的生活,怎样运用你的性格,锤炼你的意志,怎样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就是我所谓的“第六种目的的读书”。
文章来源:节选 《阅读看见未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书》,转自 學人Scholar
来源:墨香学术 微信:moxiangxueshu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