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衡山夜话

    类别:散文 作者:晏利志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5/10/4 17:19:38 网友阅读:5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暮色四合,南岳衡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卷轴徐徐展开。方广云月山庄隐于山腰,青砖黛瓦,檐角悬着几盏昏黄的灯笼,与山间月色相映成趣。晚饭后,除了打麻将的朋友,其他友人围坐于庭院石桌旁,茶香袅袅,笑语低低,身闲与心闲在此刻交融,如清泉汇入深潭,无声无息,却荡起涟漪。这山庄的静,是不寻常的。它不是死寂,而是一种丰盈的、有生命的静。你细听,那静里是有层次的:远处,有不知名的秋虫,鸣声细碎而绵长,像谁在轻轻地磨着一块温润的玉;近处,风过竹篁,飒飒作响,是清瘦而风雅的音韵;再仔细些,仿佛能听见月光流淌在屋瓦上的声音,潺潺的,凉凉的。身在此间,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这柔静洗涤了一遍,尘埃落尽,透体通明。

    此地之闲,非寻常慵懒,是卸下城市尘嚣后的从容。一友人笑言:“平日在家忙得陀螺似的,此刻连呼吸都慢半拍了。”另一老友躺在摇椅里,闭目听风,叹道:“耳畔无车马喧,唯有松涛与泉声。”众人或倚滕椅,或抚石阶。心闲更胜身闲,往日带孙劳形、油米烦忧皆化作山间一缕烟,消散于夜色。我心想,这闲,倒像是把心搁在温泉里泡透了,浊气尽去,清透见底。

    夜幕完全降了下来,山庄愈静。忽一阵风起,吹散了遮蔽月光的云翳,月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筛下来,在地上印出斑驳陆离的影子。皎洁银辉也照亮了山庄、斑驳竹影,亦照亮了众人眼底的澄澈。我仰头望月,吟道:“风除翳月云,今夜月色,竟比白日更通透。”众人皆颔首,这静,不单是山野无扰,更是心湖无波。一友轻笑:“往日喧嚣中,连心跳声都听不真,此刻却清晰如泉滴石。”

    茶盏渐凉,夜话悄然启幕。话题从改革初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说起,再谈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历史性变迁,不约而同的对改革开放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生人,是亲眼看着这国家如何从一片灰蓝的底色里,一点点挣脱出来,染上如今这五彩斑斓的颜色的;再观新生煤矿的兴衰,叹煤矿人的人生滋味。几十年光阴,倒像一卷胶片,帧帧闪过。一友人忽插入一句:“企业兴衰如潮汐,咱们这代人,潮头浪底都淌过。”言语间,既有唏嘘,亦有释然,仿佛将一生跌宕揉碎,化作茶中一缕苦香。话题飘忽如风,又从琐碎往事滑向远方云霞。大家忆起在耒阳大山里的生活:在那里山水屹立于心,承载着童年、少年时代对矿山的深刻记忆。也决心以自嘲的"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之山巅"之志,勇往直前。如今来到衡山,倒像时光叩门…… 这夜话,是没有题目的,思绪飘到哪里,话便跟到哪里。我望着天上的星点,恍见各自来路与归途。夜话如丝,缠绕着过往,悲与欢,在静夜中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月光静静地照着我们,也照着这苍茫的衡山。松树的身影在地上拉得长长的,与我们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我们话题从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又落到各人的境遇上。看着身边一些风光无限的朋友,转眼间就销声匿迹,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这其中的滋味,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会,而体会到了,言语反倒成了多余。

    风又起,松针簌簌,月光在茶盏中摇晃。我想,这夜话,原是心与心最温柔的碰撞。往日聚会,酒杯碰得叮当响,话却隔层纱。今夜大家聚在一起掏出了肺腑。夜话从不讲大道理,却藏着最真的情。也确实最动人的夜话,是不用刻意找话题。说的人把故事摊开,听的人把回应揉软,连沉默都像一首诗。今夜这衡山夜话,倒像是把一生腌渍的往事,搁在月光下晾晒,晒出苦,也晒出甜。

    夜色渐深,静谧愈发深邃。山风掠过,拂去云翳,亦拂去心尘。众人不言,却似千言万语流淌。夜话渐散,各自归屋。我临窗而立,望月沉思:这衡山之静,原是天地馈赠的匣子,盛满了友情的絮语、时代的回响。身闲,方觉山色如画;心静,才听真了彼此的呼吸。改革浪潮中,我们曾是激流中的舟,各自漂泊;今夜却如泊岸的船,在月色下共享一片安宁。人生滋味,原需这般静夜慢品,方知苦中有甘,涩里藏甜。

    风止,月明,衡山沉睡如婴。方广云月山庄的灯笼仍亮,如守夜人,见证着这场心与心的温柔碰撞。明日,众人又将奔赴各自喧嚣的城市,但今夜月色与夜话,已凝成琥珀,藏于心底。待来年再聚,或又添新话,但今夜之静,将永如清泉,涤荡尘世烦忧。

    这衡山一夜,话说了许多,又仿佛什么也没说。我们只是借着这闲静,将各自的心扉敞开了一条缝,让彼此的生命之光,得以短暂地交汇、映照。这夜话,原不是要说给山听,说给月听,而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最温柔的一次碰撞。在这碰撞的微光里,我们仿佛又找到了那个最初的、还未曾被岁月磨去棱角的自己。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