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优先采用)或邮箱投稿或邮寄打印稿(一式两份)。
2、刊内网址:http://www.cgejournal.com
(202508期)
3、刊内邮箱:ge@nhri.cn
4、刊内电话:025-85829534/9556
5、官网微信公众号:岩土学术CJGE
6、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岩土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2025年08期信息】
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被“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本刊官网(www.cgejournal.com)全文发布本刊所有刊载文章,“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等全文收录本刊。
1 宗旨及内容
(1)本刊旨在促进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
(3)本刊为月刊,主要栏目有:黄文熙讲座、论文、综述、短文、焦点论坛、讨论和简讯等。
2来稿
(1)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惯例和基本要求,作者自留底稿。请优先采取网络在线投稿(www.cgejoumal.com),本刊保留书面投稿(一式两份)和电子邮件投稿(ge@nhri.cn)。
(2)来稿一般在3个月内提出处理意见,请不要一稿两投,若3个月后仍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来稿。
(3)来稿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学历、学位、技术职称、简历以及研究课题、单位全称及所属部门、地址、电话、电子信箱及邮编等。
(4)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
(5)稿件可能涉及机密资料时应由作者单位出具非泄密证明。
(6)凡被海内外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或已录用的稿件本刊不再受理。
(7)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发表文章采用CCBY-NC-ND4.0许可协议。
(8)版权转让:在本刊发表文章的作者均须签署《论文出版承诺书与版权转让协议》。根据该协议约定,在文章被本刊录用后,作者将文章全部版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权利)转让给《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本刊编辑部将成为文章的版权持有方。在文章出版后,文章的作者有权按照CC BY-NC-ND4.0 许可协议使用其文章。
(9)第三方材料使用:若文章中使用了他人的成果(如图片、文字等),必须给出明确的说明,并依照版权法获取版权方的书面使用许可,以避免侵权。
(10)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有利于科学研究的重复验证。本刊鼓励作者共享研究数据,如研究的原始数据、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等。作者也可共享研究使用的软件、代码、模型、算法等资料。作者可将共享数据或资料上传至开放的存储平台,并将获取链接置于文末。
3 稿件选用和清稿体例
(1)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者对稿件内容和论点不作改动。稿件一经选用应由第一作者参考审阅意见、稿面质疑、本刊体例作必要的修改补正或删减。文图、资料、数据务求准确无误,一次定稿。
(2)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应在45天内将修改清稿(WORD排版打印)连同论文出版承诺书与版权转让协议一并寄回本部,并在线上载或E-mail发送修改清稿的电子文件。
(3)修改清稿版面,黄文熙讲座和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15页,论文一般不超过9页,短文不超过7页,焦点论坛不超过2页,讨论不超过1页。
(4)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包含文章的版权转让费),并按发表文章页数收取版面费。
(5)凡本刊刊登的稿件均收入相应期刊光盘版及期刊网,并与印刷稿一次性付稿酬。
(6)本刊版面为A4开本,双栏排版,版芯为635pxX445px。
(7)文章清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及编号(首页下注);正文(按123,1.11.2 1.3,(1)(2) (3),a) b) c)分章节);参考文献。
(8)图表设计恰当,具自明性;先见引文,后见图表;表名和图名一律中英文并列。表格用三线表。单栏图图幅宽为200px,双栏图图幅宽为425px。插图比例宜适当,图面宜清晰,线条宜均匀,主线选5号线,坐标线选4号线,辅助线选3号线,图中汉字为小5号宋体字,图中字符务必与正文一致。
(9)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公式及中外文字符务必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等。
(10)摘要应写成报道性内容,直接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独立性和自明性,以300字左右为宜。摘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中常识性内容,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不宜写入摘要;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要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不出现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插图和表格,不引入参考文献序号。关键词选词规范,以3~8个为宜。鼓励内容较为丰富详细的英文摘要,且语法正确、术语规范。
(11)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并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注明参考文献序号。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原始语种非英文参考文献后同时附相应的英文项目,并注明其原始语种。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体例如下:
a)专著(普通图书、会议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汇编、标准等):[参考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b)专著中析出文献:[参考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c)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中析出文献:[参考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起止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d)专利:[参考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e)电子资源:[参考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中文文献。外国人名,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注:①文献类型标识:M一普通图书,C一会议录,G一汇编,N一报纸,J一期刊,D一学位论文,R一报告,S一标准,P一专利,DB一数据库,CP一计算机程序,EB一电子公告,A一档案,CM一舆图,DS一数据集,Z一其他。②文献载体标识:MT一磁带,DK一磁盘,CD一光盘,OL一联机网络。③a),b),c),d) 4项中文献属于原始电子资源的著录“文献载体标识、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项,文献属于二次电子资源的不著录;e)项电子资源指除a),b),c),d) 4 项中包含的文献类型以外的电子资源;“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依照原文献如实著录,“获取和访问路径”项中已包含的省略。
4退稿
(1)未录用稿件一般以E-mail发送退稿通知。
(2)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3个月仍未寄回修改清稿又未向编辑部说明情况者,即视为作者自动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