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风云台南

    类别:散文 作者:莫小跳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7/20 23:07:01 网友阅读:919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台南,一座古都,一座风云之城,见惯了刀光剑影血染黄沙,见惯了狼烟烈烈遮天蔽日。它被后人所敬仰,是因为积淀了太多岁月的痕迹。

    公元229年,孙权在金陵(南京)称帝,国号吴,正式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一天退朝后,孙权和大将诸葛直谈论历史,说到了秦始皇入海寻仙的事。

    秦始皇称帝后,渴望秦朝统治万世,因此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于是想尽办法炼丹求药。后来他派徐福带五百对童男女入海寻取长生仙药。徐福来到了四季如春,宛若仙境的夷洲,但长生不老之药是糊弄人的把戏根本不可能找到,他回去又怕因欺君而杀头,于是就漂浮到亶洲定居。

    孙权饶有兴趣地问诸葛直:“真的有夷洲吗?”

    “有,古代地理文献《禹贡》就记载过夷洲”诸葛直挺认真地回答。

    孙权回去书库中翻找《禹贡》,果然被他找到了有关夷洲的记载。坐断东南的孙仲谋怎么也按捺不住了,果断派兵开发夷洲。

    东吴黄龙二年(230年),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命率兵一万从章安(浙江东南临海)启程,在夷洲(台湾)的南部登陆。卫温和诸葛直在台停留了一年左右,教给高山族人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回到东吴,孙权不认账了,觉得他俩去到的不是夷洲,就判他俩违背诏令,劳财伤民,无功而返,把他们关进监狱不久就杀了。

    也是从那以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就日益密切起来了。

    一千多年以后,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八月,一个叫韦麻郎的荷兰将军率两艘军舰偷袭澎湖。大明守将沈有容率兵面责,荷方理屈,在十一月归还澎湖。大明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荷兰舰队再次侵占澎湖。两年后巡抚南居益派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等收复澎湖,活捉了荷将高文律。

    贼心不死的荷兰殖民者在同年八月转而侵占台湾岛西南部,先在大员建台湾城(荷语为热兰遮城),后又在赤嵌地区建赤嵌城(荷语为普罗文查城)等城堡,做为据点。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荷兰殖民者又打败侵占台湾北部鸡笼(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夺占了台湾北部。

    那时候,大明在内要镇压“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在外要抵抗东北满族的入侵,一时间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而当时的荷兰则超越了西班牙,成为盛极一时的“海上马车夫”。日薄西山的大明难以抵挡荷兰的狼子野心。

    大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作恶多端的荷兰侵略者的末日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渡台,痛击了台南的荷兰守军,经过八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收复了台湾,赶走了荷兰侵略者。可惜,第二年郑成功便不幸病逝,台湾民间则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有意思的是,郑成功和顺治都是病逝,也几乎死于同时。郑成功死后,长子郑经袭位,顺治死后,三子玄烨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康熙。

    康熙曾“招抚”郑经,郑经却坚持“须援朝鲜例,不剃发,不易服”。康熙一看不干了,因为他认为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不能与藩属朝鲜相提并论。

    双方的谈判无果而终,既然如此只能兵戎相见。

    大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郑军趁“三藩之乱”渡海反攻,曾攻陷海澄,围困泉州。此后郑军即以海澄、金门、厦门为据点,与清军隔海对峙。清朝曾四次派人劝说郑经退回台湾,均未奏效。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入云南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于是,武装收复台湾被大清提上议事日程。

    平定动乱的第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攻台,腐败没落的明郑集团很快便投降了。

    中华帝国再度大一统,台湾也稳定地发展了三百多年。

    赤嵌楼也算历经了明郑的盛衰荣辱,我站在赤嵌楼的阳台外,思绪仍飘飞着。

    后来,中国的近邻,坐拥弹丸之地的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台湾不幸被殖民五十年。

    其实,日本人早在大明嘉靖年间就袭扰中国。那时候的日本处于战国时代,诸侯割据一方,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上日本土地贫乏,物产不盛,一些亡命之徒便渡海打起了中国的主意。那时的中国可比日本好太多了。后来,大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将军戚继光和俞大猷等带兵收复沿海国土,赶跑了日本人。

    老百姓把日本侵略者叫做“倭寇”,这个词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身材矮小的盗贼。

    那时的日本人到底有多矮呢?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很多日本学者说他们所爱戴的传统英雄源义经身高1米31,没有板凳还上不了马。被誉为“日本之张飞”的战国第一猛将本多忠胜身高1米40。大家比较了解的战国名将德川家康和上杉谦信身高1米56。真田幸村有1米63,武田信玄有1米62,他们俩在人群中算是“鹤立鸡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人还是上层人士,那些贫苦的日本阶层民众恐怕更矮。以至于那些到日本传教的传教士在日记中描述日本武士打仗为“一群骑着大狗打架的孩子”。

    那时的日本人虽然矮,野心倒不小。就是这位身高仅有1米40的丰臣秀吉在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后,想借道朝鲜侵略大明。

    他写给朝鲜皇帝李昖的国书讲到:

    “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小个子的口气不小,可惜他面对的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不征之国”朝鲜,丰臣秀吉一怒之下发兵20万侵略朝鲜,等打下朝鲜后再以此为跳板侵略大明。作为宗主国,大明义不容辞地发兵约4万由辽东总兵李如松率领,进而抗日援朝,这就是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2次,从1592年到1598年打了6年,最后日本战败,大明和朝鲜获胜。

    时间倒退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大唐水师与日本水师在白江口(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激烈海战。倭军42000人,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3000人,有战船170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尽管唐军人数处于劣势,但凭借着高超的造船技术和优良的单兵素质大胜日本。从此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侵扰中国,对中国俯首称臣。

    然而明治维新(1868年)的26年后,日本帝国在黄海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次的日本也是以一敌二,对手同样是中国和朝鲜。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在“自强”的号召下,北洋水师于大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立。北洋水师的装备来自于德国。德国的军工生产自然是名列前茅,例如在二战中生产出的威名远扬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为“闪电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当时的《美国海军年鉴》排名中北洋水师被誉为“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就是这样一支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全没了,洋务运动也就破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著名的伏尔铿造船厂竣工的“镇远”舰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获,随后被编入日本海军参加了日俄战争,再后来成为日本海军的靶舰,不久则拆卸解体在横滨。1947年,国民政府赴日索回,现存于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台南,是台湾的一个缩影。我从赤嵌楼下来,随意想到了几句话:

    城郊外的一抔黄土留下多少人的足迹

    四百年前的阁楼上不见那一面面浴血的旌旗

    击鼓吹角的尘烟铁骑一路冲杀到哪里

    我在芸芸的人影中望到尽头仍分不清谁是你

    海风吹过老旧的檐角唤醒了什么记忆

    木门里的大院是否还传唱着那一出古老的戏

    ——《台南遐想》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