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母亲的故事

    类别:散文 作者:铭锋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6/4 18:18:45 网友阅读:850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人们的衣着无论好坏,胸前必定都佩戴着红色的毛主席像章。

    雪后的一天,暮夜已经侵袭大地。一个老婆婆在杳无人影的白色大地上步履蹒跚的走着,由于怕滑到,走的很慢,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就在回到村子边上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老婆婆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向旁边就近的人家借宿,敲开一家的大门后,不同意。老婆婆说:哪怕让我就在你家锅台歇息一晚都行,但被拒绝了。他又向另一家借宿,哀告说:哪怕就在你家驴圈借宿一晚也行,仍然被无情拒绝了。老婆婆只好拖着疲累的身子继续往前走,实在走不动了,只好用手和膝盖着地往前爬,在洁白的雪地里留下了一行长长的印迹。

    村边小井上的空地有羊倌搭了个草棚子,晚上就在里边住着看羊。看羊的狗汪汪的叫了起来。家里已经睡觉的母亲和我的大姐、二姐听到了一声声急迫的狗叫声。母亲纳闷地说:狗为什么咬的这么凶。隔了好大一阵子,母亲听到大门外微弱的声音传来:开开门,行行好,救救我!开开门......母亲就起身去开门,刚十岁左右的大姐说:不敢去,怕哩,是鬼在叫门了,你们都不要去。母亲和我二姐还是果断的去了,二姐打着玻璃瓶的油灯,打开大门,母亲一眼就看到门洞里躺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老婆婆说道:回不了家了,想在你家歇上一晚。母亲想都没想,急忙和二姐把老婆婆扶回屋里。老婆婆的衣袖和裤子都已经湿透了,冷的牙齿直打颤,说不出话来。母亲急忙安排老婆婆上炕歇息。

    父亲在里峪村教书,不在家。平时母女三人晚上就盖着两床被子,母亲盖一床,大姐、二姐盖一床。母亲把自己的被子让给老婆婆盖上,母女三人挤另一床被子。土炕的温暖在后半夜才把老婆婆捂热了。第二天早上,母亲早起做了葱姜汤热热的给老婆婆喝了后,才从老婆婆的讲述中了解到:她是憨小老婆子,就是本村人,是五保户,已经八十多了,无儿无女,吃用都是农业社管着。本来是要去河泉村侄女家,但是身体已经有病,天还下了雪,又冷又滑。她年纪大了,走出一段后走不动了,感觉去不了了,就想返回来。结果没去成又回不了家了,别人家都不收留他,只有母亲肯让她借住一晚。听了她的讲述,虽然同村,母亲却不认识她,我们举家迁来康公村也就二三年,村里三百余户,在这一方来说也不算小村子。但我们家住在一进村的边上,父亲又常不在家,母亲喂养孩子,下地耕种,并不常窜门,也就只和附近的村户相熟。

    老婆婆说:要不是你留我一晚,昨夜我就冻死了。你是个大好人,行善积德,就从我的身上你也积下了德,老了不愁人给你养老送终。天明了,母亲才去村里叫来老婆婆的亲戚把她接走了。回去三天后老婆婆就去世了。

    大姐说:父母亲一生常常行善。母亲就是现在回想这件事来,还是面带微笑。虽然当初留宿老婆婆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但母亲至今非常信服老婆婆的话,并且那句话果然应验了。终究是人间有真情,好人有好报。

    我听了大姐的讲述,不由暗暗感叹,要更好的伺候母亲。大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母亲九十岁,大姐六十出头,我三十四,父亲已去世五年。半个世纪的沧桑,物是人非。母亲那些久远的年代,我没有生活过,经历过,陪伴过,不知道那艰辛的年代她们如何走过。但我和父母亲相依走过的三十多年来,风雨艰难,感受至深。

    今天记录下来这一段母亲的历史小故事,以免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一方面是要自己牢记,时刻感念母亲一生的不易,更好的侍奉母亲;另一方面与女儿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何时不要遗失人性的光辉,激励她在一生中要行好学善,端正做人,修身齐家。这不也是家风的一种传承吗?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