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童年残片

    类别:散文 作者:华工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5/31 10:01:01 网友阅读:1436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一、 童趣

    童年,每天都有同一年令段小伙伴在一起戏戏玩耍。才有记忆,太小了,吃过饭除了玩就无所事事。那时才解放,国贫民穷,在农村见不到有卖玩具的商店,也无钱买玩具。当时人民币的面额基数分为:壹佰元、壹仟元、壹万元,即如今的壹分、壹角、壹元。每年打上来的谷子除了交公粮,留下的只够口粮,几乎没有多余的可以卖掉换成钱,卖都统一卖给公粮所,每百斤7元。除了卖口粮能换成钱外,还有家养的少量鸡、鹅、鸭及下的蛋卖掉可以换成钱,再也没有了。那个小伙伴身上有2角钱,那就了不得,2角钱可以买4个烤面包,一大把水果糖……,成了“有钱”人了。

    买玩具那是奢谈,没有玩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当时玩得最多的是烂泥炮仗。在田里或池塘边取适用泥巴,加入适量的水拌匀,使劲在石板上揉熟,然后将泥巴搓成团,在中间掏一个孔,留住底,孔越大越好,孔底孔壁则越薄越好。一切完工后就准备放炮仗了,看谁放得响谁就赢。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将自制烂泥炮仗高高举过头顶,然后使劲砸向平整的石板,炮仗响了,烂泥四溅,喷溅在每个人的身上、脸上,一阵欢笑。烂泥炮仗看似简单,但却有不少奥秘深芷其中,与烂泥的质地、加水多少、和泥熟度、炮仗壁的厚薄、炮仗沿口的平整、石板的平整、放炮仗的姿势与用力等都有关,稍有差次烂泥炮仗有可能不响,成了一团烂泥巴,底口开得越大就越响,自然就是第一名。如此反复进行,乐此不疲,直到回家吃饭的呼唤声响起,才恋恋不舍起身离开。还有玩翻纸牌、踢石子、水面连水片等,都是不化钱的游戏,玩玻璃球弹子那就上当次了,每只玻璃球弹子都玩成烂麻子,残缺不全,都舍不得丢弃。

    掏鸟窝、逮鸟又成了玩童的一大乐趣。当时鸟种类繁多,常见的留鸟有鹰、喜鹊、乌鸦、八哥、夜莺、麻雀、猫头鹰、黄鹂、杜鹃、山雀、斑鸠、翠鸟、白鹭、野鸡、野鸭等,候鸟有燕子、大雁、天鹅等。房前屋后的竹林或树林里,墙洞里,屋檐下,瓦缝里,屋内房梁上等,都有各种鸟筑巢。鹰筑在高大的乔木上,居高临下,门口不远一棵高大的沙朴树是鹰的老巢,有鹰在其他的鸟避而远之,包括农户养的家禽,尤其是小鸡小鹅,是鹰最喜欢的猎物,一不留神就被鹰叼走,农户只好将家禽圈养在屋内,或养条看家狗看管。大人是不让小孩去掏鸟巢的,既危险又损德,玩童们只有偷偷的掏筑在低矮竹林里的夜莺巢里的蛋。一次,阿信与几个小玩伴来到竹林深处,找到夜莺的巢,阿信瘦小灵活,三下五下就顺着竹竿爬了上去,将手伸进鸟窝,掏出一枚蛋,叫下面洋弟接着。谁知洋弟个矮没接住,正好砸在他的脑门上,弄得满脸都是蛋黄与蛋清,引来一阵嘻笑。1958年发起了一场除四害运动,麻雀被列入四害之一,整个岛上锣鼓喧天,爆竹齐鸣,鸟统发威,通晓达旦,长达一个星期。自此以后,鸟的品种数量骤减,鹰等猛禽不见了踪影,乌鸦等个体稍大的鸟绝迹了,麻雀、燕子等亲人鸟数量大减,再也见不到在水田里成群飞舞觅食的景象,竹林里嘈杂的鸟鸣声变得单一了,夜莺、猫头鹰、大雁、天鹅、野鸡、野鸭等名字变得如此生疏,已不为人所熟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开档裤已被改成了满档裤,继续穿。当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太难了,衣服从宽大的大龙袍穿成紧身衣,裤腿、袖管短了,接长一节,继续穿。每件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穿烂了再被被拆成碎布条用来纳鞋底、编草鞋,没有丁点浪费。春、夏、秋季节,大部分时间是不穿鞋的,光着脚到处跑,小小的年纪脚底都磨出老茧,踩在鹅卵石路面上不会感到痛。天冷了穿自家做的布鞋、棉鞋,下雨天出门将毛竹筒一劈两爿绑在鞋上,如同清朝女子高足鞋,踩在路面上笃笃响,不湿鞋,很管用。(待续)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