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学文化】数学家闪耀智慧星空——陈景润

2022/9/30 15:15:33  阅读:313 发布者:

数学巨星

魅力无限

陈景润(1933522-1996319),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数学家,毕业于厦门大学,当代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最美奋斗者”。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其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代表著作有《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等。1996319日,陈景润在北京去世。201812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20199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人物经历

1948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学期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10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歌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陈景润全身心投入其中,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6年发表《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他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其后,他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他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还保持着领先地位。陈景润传奇式的学习成才之路,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起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的巨大热情。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第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1981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319日下午1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主要成就

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5月证明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他又对此作了改进。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65月,他发表了他的论文《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对世界的影响

著名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 年)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数论领域艰深而抽象,它不仅需要研究者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数论这门学科中就有很多重要的猜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哥德巴赫猜想。苏联数学家辛钦(A. Y. Shinchin)把哥德巴赫猜想称为“皇冠上的明珠”。

陈景润在学界断言哥德巴赫猜想只能止步于1+3”时,破旧立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线性筛法”,化不可能为可能——将“1+3”推进到“1+2”,把筛法理论运用得淋漓尽致,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数论、函数论等分支学科的发展。这种大胆的创新思维引领他在数论领域走得更远更深,让他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为基础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少年景润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

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人物评价

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中华网、邓小平评)

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法国数学大师安德烈·韦伊评)

陈景润对数学的酷爱,情有独钟,而且有惊人毅力完成其数学研究这是他本人最有价值的个性和素质。(长春日报评)

陈景润很善良,而且很平易近人的一个人,他很热情的。(人民网评)

199910月,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这位日常生活中的“痴人”和“怪人”,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甘于孤独献身科研的精神,是每一个学子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一代代人发愤图强、探索科学梦想。

转自:“安阳市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