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循证视域下的教研转型——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

2024/9/25 16:15:44  阅读:5 发布者:

当前,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已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支撑性条件。如何充分激活数字技术的价值潜能,探索数据赋能循证教研新范式,已成为当前教研转型与创新实践的重要路径。基于此,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立足教研工作职能定位,带领区实验联盟学校开展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

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学科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研员和专业研究人员为研修伙伴,以大数据证据为决策与行动依据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在课堂观察和诊断过程中,运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本质,把数据作为引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证据,把数据证据作为教学行为改进的行动依据,精准定位教师需求,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需求牵引,组建协同合作的研修共同体

“双新”实施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其关键点就落在课堂教学。因此,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落实“双新”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进阶性和发展性要求,亟待通过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贯通教研模式,发挥“共同体”的组合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段共研、学科共学、资源共建、经验共享的新格局。

1.以教学行为为研究视角,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循环的过程,不仅受理念行为、经验态度等个体因素影响,也与学习场域、团队协作等外部支持性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组建进程互助、优势互补、资源互通、研究互惠的研修共同体尤显重要。我院组建了由学科教研员和区实验联盟学校45名学科教师构成的学习型组织,职初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各占三分之一,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视角,充分发挥研修共同体成员的个人优势与集体智慧,通过成员间创生性互动和深度对话,利用大数据赋能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2.以区域实践项目为载体,着力打通发展纵贯线

聚焦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研修共同体以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项目为载体,打通教师专业发展的纵贯线,通过纵向上学段衔接递进、横向上学科融合贯通的一体化教研模式,开展深层次、系列化、进阶性的持续研讨。在科学范式下的课堂观察与诊断中,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基于证据链的循证分析研究及科学诊断评估,促使教师在“问题→循证→反思→行动→评估”的循环推进过程中,将数据证据与问题解决方法反哺自己的课堂实践,从而改进教学行为。

3.以主动有效课堂为场域,着力探索教研新范式

为充分发挥数据应用在改进教研与改进教学中的作用,研修共同体以“主动·有效”课堂为学习场域,开展基于数据证据的教研决策和教研实践,持续探索问题导向和大数据赋能的循证教研范式。从经验与实证双重视角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循证分析,透过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与基本逻辑,以可信、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教学行为的改进。

二、循环渐进,探索多维互证的教研流程

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以识别与界定教育教学需要破解的真实问题作为循证教研的起点,将数据融入到“锚定主题追溯证据→反思对话甄别证据→依证实践迭代证据”的教研流程,通过数据与证据、证据与经验、研究与实践交互转化、螺旋上升的循环渐进过程,为科学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循证决策支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1.锚定问题,规划主题,追溯证据

我们基于区域第四轮中小学“主动·有效”课堂行动,准确定位教师常态教学实践中亟待破解的典型性、共通性问题,形成问题链,进而规划结构化的教研主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主动·有效”课堂。在系列教研活动中,持续不断地围绕锚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助观课工具采集“主动·有效”课堂情境中与深度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通过数据证据查找问题,生成多模态的数据归因分析,呈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数字画像”,进而追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数据证据链,为精准识别诊断教师教学行为,发现教学短板,促进教学反思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

2.基于循证,反思对话,甄别证据

证据是循证教研的核心要素,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具有大容量、多样性等特征,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证据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识别、判断。我们通过研修共同体开放、包容、深入的研讨,聚合经验与证据、定性与定量、个人与团队的思维方式和评价视角,对话“主动·有效”课堂情境,构建高效度、高信度的课堂教学行为诊断与分析。只有甄别证据质量,将课堂中的过程性多模态数据转化为可信、有效的课堂证据,才能形成多维互证互鉴的精准诊断和科学评价,真正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自我效能感。

3.依证实践,评估效能,迭代证据

循证实践是一个持续迭代循环的进程。循证研究与依证实践的过程也是证据迭代的过程。得出的循证决策是否有效,需要依靠证据改进。我们应以教学即研究的态度将策略方法放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反思和修正,使获取证据支持教学行为改进、依证实践中进行动态的效能评估、生成支持教学行为和教研持续改进新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交互创生,深化循证教研的成果应用

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通过研修共同体交互式、创生性的系列化、进阶性的循证教研活动,将课堂行为大数据作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依据,不仅提升了教研的科学性、实效性,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教学行为改进能力,为区域“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注入了新动能。

1.把握“四据”深层逻辑

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中,“数据”不仅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论据”和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的“证据”。所以,我们要深刻把握“四据”属性,深入研究“四据”内在更深层次的教育学逻辑,推动循证教研深入发展。

2.反哺“循证”教育实践

基于循证的教研在经验、证据与数据的交互和碰撞中不断反哺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只有依循证据进行持续循环的反思、改进、评估、修正,才能真正实现循证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

3.开发“靶向”研修课程

我们将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区域实践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研修课程,基于课堂教学行为的“数字画像”及反思改进的常态模式,深入挖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需求,定制化开发“靶向”研修课程,提高教师研修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在“教”“研”“训”良性循环互证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