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阅读力

2024/9/14 17:40:39  阅读:11 发布者:

阅读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也需要学生的阅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帮助学生阅读题目,一出示例题、习题就迫不及待地读出来;或以优秀生的阅读替代其他学生的阅读,或是全班学生齐读一遍。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阅读的机会,丧失了数学阅读意识和能力,表现在作业或考试中就是漏字、添字等低级错误不断地发生。然而,教师却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说学生审题不认真、不细心,殊不知是自己长期好心“代读”办坏事惹出的祸。因此,还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权利,是教师急需转变的一个观念。教师要明白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是阅读,而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正如吃饭是学生自己的事一样,谁也替代不了。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逐步放手引导学生读教材、读题目,一旦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就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例题、完成习题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读,让学生自己读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一遍一遍地读,读到理解题意为止,甚至能复述题意,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1. 留给学生阅读时间,提供给学生阅读机会,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数学阅读需要时间。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阅读,表现在让学生阅读一遍题目后,便催促学生进入解答环节。学生还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思维还没有打开,怎能列式解答?因此,教师要舍得让学生花时间阅读,品味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读深、读活文本。当学生阅读完一遍,如果还不理解题意,就继续引导学生阅读,并追问阅读时的不懂点、困惑点,引导针对这些点再次阅读。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留足时间,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才能养成不急不躁地进行数学阅读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2. 循序渐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是有方法的,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相机引领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授予学生指读法、圈读法、画读法、转读法、重读法、复读法等。指读法,要求学生用笔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圈读法,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关键词;画读法,要求学生把题意用示意图画出来;重读法,要求学生把关键的地方重重地读出来;转读法,要求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白的语言文字;复读法,要求学生多遍读题,直到能复述题意。以转读法为例,转化,化隐为显。有些习题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含蓄,学生不易理解,思维容易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此时,只要转化数学语言的表达角度,学生的思维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如,“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大148.5。这个小数是多少?”学生首次接触这类题,思维一下子无法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对接,出现了阅读障碍。此时,教师抓住“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这个条件,让学生思考:“你想到什么?把这个条件换成意思不变的话,可以怎么说?”有的学生说:“可以转化成把一个小数乘100。”有的学生说:“可以转化成一个小数扩大了100倍。”通过这样的文本讨论,原题就可以转化如下:“一个小数乘100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148.5。这个小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转化阅读,学生悟出原来这是一道与例题相似的差倍问题,明晰了思维方向,突破了理解障碍。培养阅读方法,教师要做有心人,坚持从一年级起,结合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的转化能力。

3. 适时评价和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否达成,教师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和引导。在课堂学习、作业或测试中,教师要设计开放题和阅读理解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评价学生的数学阅读力。如,设计条件多余的问题,评价学生能否选择有用的信息;设计开放的问题,评价学生能否想清问题的全部;设计变式的问题,评价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对能有效应用阅读方法,如在题目中留下阅读痕迹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激励、奖励、宣传,树立数学阅读榜样,评选数学阅读标兵、数学阅读进步兵,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做个用心人,且持之以恒。

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