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苦写作好一篇SCI文章之后,投稿是我们紧接着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投递了稿件之后却让许多作者感到郁闷,甚至困惑。因为漫长的等待,1个月,3个月,5个月,时间慢慢的流逝却依旧了无音讯。究竟稿件是接受还是拒绝?
作者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知道等待是最难熬的,一般来说同行评审需要花费的时间根据领域有所不同,快的一个月内就能有结果,有的可以等上8个月。大部分的期刊都会在网站上提供审稿周期的信息,像是爱思唯尔就宣称旗下的期刊大多能在4个月内做出决定。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在投稿前在目标期刊网站上找到审稿流程与周期,然后根据这个信息规划投稿,也有心理准备要花多少时间等待。
如果目标期刊没有提供审稿相关细节,可以试着在期刊过去发表的论文中寻找,大部分的期刊会注明论文的投稿日期、接受日期还有在线发表日期等,作者可以利用投稿日期与接受日期的时间差来计算平均周期。
该注意的是期刊所提供的同行评审周期时间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需要多少时间根据情况不同或有变动,毕竟期刊编辑也在同行评审过程遇到一些困难,像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来审稿、审稿人是否有空(毕竟审稿是无偿工作,审稿人也有自己的研究要进行)、评审员是否及时回复、论文需修改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投稿系统的状态会显示“underreview”。
如果目标期刊没有任何关于同行评审的信息,系统上也没有投稿状态显示,那么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4个月后再与期刊编辑联系,这时候催稿是比较没有问题的,毕竟期刊编辑过去也有可能是研究人员,多少能够体会作者在等待论文发表结果的心情。
焦急的等待即便十分的难熬,但最终期刊对文章的结果还是会反馈到作者的手上。而揭示结果的方式,便是编辑来信。通常编辑来信的结果包含:拒稿、接受、修改三种,又可细分为小修后接受、大修后接受、直接接受、修改后重投和拒稿五种。
1)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2)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3)直接接受:不需进行任何修改,接受发表原始论文,但很少有论文可以收到这个决定。
4)修改后重投:有时候编辑拒稿,但是愿意在作者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投稿,这时候重投算是新的投稿,如果作者接受的话,必须先根据评审和编辑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在再投稿的时候附上含有前次投稿稿件编号以及修改说明的信函,编辑在检查修改后的论文还有相关信息之后,决定是否要将论文送交同行评审。
5)拒稿:直接拒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论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期刊编辑也不会考虑发表论文。
对于投稿的结果,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修改,但是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文章的修改呢?
第一步是关于文章的结构,我们要调整文章的结构,结构的条理要清楚,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结构,否则可能越改越乱。
第二步是关于文章的数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那些表述模糊的数据和案例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数据不充分的话,需要寻找相关的数据进行补充。对于SCI论文而言,在论文数据中实验数据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那么对实验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呢?
1.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 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 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很方便了;
2.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论文都会方便很多;
3.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4.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着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 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论文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第三步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的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第四步是关于语病的问题。由于一般论文的学术性很强,在语言的表达上面需要表达准确,同时要保证语句没有语病。如果论文投的是外文期刊的话,需要对翻译的句子进行修正,最起码要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语法的错误和单词拼写的错误。审稿人一般会对我们的论文提出意见,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改变论文原本的中心论点。在整体的表达上面,表达的脉络要清晰,语句上要表达通顺,论点清晰,论据充足。
转自头条sci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